Friday, 2 July 2021

Medic Life 之#HartalDoktorKontrak (中)

很多人可能会不明白不理解,觉得这些医生就算拿的不是铁饭碗,也没有必要在社交媒体搞那么多动作,合约结束后大不了离开政府医院,可以自己开诊所,或者加盟私人医院。

这些建议确实是可行的,只不过比较不切实际。毕竟才刚服务四五年的医生虽然已经不是菜鸟,但是经验还是非常不足,是需要更多磨练和学习机会的。

缺乏经验的医生很难会受到私人医院的青睐,而且没有专科背景也很难替利益挂帅的私人医院吸引顾客和赚钱,所以踏入私人界根本是痴人说梦。

而自己开诊所做生意,则需要自己承担风险,更需要一笔雄厚的资金撑腰。在这种糟糕的经济环境下,诊所开了要长久经营下去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分分钟开了几个月就关门扫地。

那我们当医生的岂不是进退两难?的确如此,对于那些合约即将结束的医生们,他们真的站在了前途茫茫的十字路口上。

几年前他们毕业后兴致高昂踏入这一行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他们会落到这种田地。既没有筹码要跟政府谈判续约,也没什么可以潇洒走人的后路。

毕竟政府当初可从来不曾答应我们合约制的医生,在合约结束之际要续约或吸纳成为政府公务员,政府大可耸耸肩把这一批多达二十千人的医生遣散了,让下一批顶上来。就如我上一篇提到的,不是说医疗体系很臃肿吗,政府大可大刀阔斧帮我们瘦身。

显然这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方式治标不治本,从根本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且未来可能会产生更多问题。这会让医生成为竞争很激烈而且短命的职业。每年上千名医生都要竞争仅仅几百个永久医生的职位,要是争取不到就会被遣散,对一个学习和培训成本很高的职业来说完全不符合经济效应。

那政府在省钱的同时为了保证这些医生能够继续服务,大可以一直为合约制医生续约,三年之后又三年,好像《无间道》的梁朝伟一样,续好续满,这样会皆大欢喜吗?

其实不然,这就要讲到合约制医生和永久制医生的区别了。最为基本的就是阶级的区别:合约制医生为 UD43,永久制医生为 UD44。

很久以前,实习医生 UD41 在结束实习后就直接被政府吸纳成为公务员即永久制医生 UD44,只不过在合约制推出后为了区别合约制和永久制,就硬硬在 UD41 和 UD44 中塞入了 UD43 这个阶级。

所以 UD44 和 UD43 其实是一样的职位,却因为制度的改变而演变成阶级的不同,也就是说两者的工作本质是一样的,却因为阶级所以薪水是不一样的。

当然不仅仅是薪水,永久制医生作为政府公务员也有很多其他我无法一一尽数的福利,更重要的是还有升迁和升学的机会。

就比如说 UD44 的医生肯定会随着时间和资历在几年后升上阶级更高的 UD48,而 UD43 的合约制医生则要每隔几年重新争取续约,续约后也应该只能维持在 UD43 这个合约医生的阶层。

而且,马来西亚政府大学的医学系硕士课程,也就是所谓的专科课程,只会提供给永久制医生报读,身为公务员还有机会拿到奖学金和有薪假期半工半读。

这对于那些合约制医生来说,可能就一辈子不断地和政府续约然后被困在帮政府医院卖命的老鼠圈中,永远无法升职或回到校园继续升学,永远不可能通过政府体系成为专科医生。

那么多医生被困着没有得升迁,自然就会有人看到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而选择到外国去效力,外国的薪水肯定也比较高,要是自己的大专文凭受到认可,为了前途就算要离乡背井也应该在所不惜,这就会造成严重的人才外流。

那些文凭不受认可的人,你就只能在有限的资源下,自己花钱考外国专科文凭,然后才有更大的资格和政府谈判升职加薪,或直接跳出合同跳槽到私人界。

但事实是,不是每个人有能力做到这一点,要花钱考专科文凭是很奢侈的事,打底都要有马币十几千,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要是考上了专科,饱受政府不公待遇的你,还会厚着脸皮领合约留在政府部门吗?更多人会因为私人界更香的回报而选择离开政府医院吧。

总括来说,长远来看合约制可能会带来一连串的骨牌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医生们可能会身困其中无法升迁升学,让国内早已缺乏的专科医生,在未来的日子变得更加稀有,也会造就更多无法避免的人才外流。

这将会是国家医学界严重的损失,也是社会大众在医疗保健的损失。你也不想有一天你老了生病了去到医院发现没有一个专科医生吧。

那当下我们要如何解决问题?

待续 ~


1 comment:

2024 沙巴神山 Mount Kinabalu 攻顶过程和完整攻略

攀登神山 Mount Kinabalu 算是一个 bucket list,很久以前就已经有打算要爬,之前两次去沙巴旅行的时候也是盼望说以后再回来就一定要爬神山。想不到,这次终于来了。  行前准备可以看上一篇,花了很多时间写得非常详细,可以点 这里 参阅。 其实去年11月份就已经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