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8 December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不进刀房的我

我在外科四个月,是从来没有进过刀房的。对你没有听错,我主动要求不要进刀房的。

可能有些人觉得很奇怪,在外科实习怎么可以不进刀房,如果不进刀房就相等于学不到外科的门面,也就是替病人动手术。对于实习生来说确实不怎么可以,因为不管怎样都要学一学碰一碰,工作也好,体验过程也好,算是实习的一部分。但其实蛮令我惊讶的是,有很多外科 MO 也是不进刀房的。

一来是 MO 们也是分辈分大小,就像我之前所写,外科是很看资论辈的一个部门,junior 们大多数都不具备进刀房的资格,因为学艺不精,level 还不够高,自然也不放心让你进去然后给你一个无辜的病人任你宰割,所以通常都需要磨练一段时间才可以进刀房实战。

第二种是纯粹不要进刀房的,是不是很奇怪,外科的 MO 竟然不要进刀房,千万不要惊讶,因为真的有喜欢看外科的 case,但不喜欢进刀房的医生,这一行真的奇怪的人比比皆是。传说医院以前还有一个神经外科的医生是完全不进刀房开脑袋的,他在神经外科工作只因为贪他们的 allowance 比较高而已,这个也真的是大开我的眼界,刷新我的三观。

但我不进刀房确实有几个原因。第一是我就不喜欢,刀房太冷,手术时间一般上也很长,我看他们缝伤口我真的很不耐烦,慢慢一个结一个结绑起来也就算了,有些有轻度 OCD 的绑了又拆拆了又绑,我看了一整个就不爽了。 重点是我也清楚知道自己以后不会要踏上这条路,所以也没有特别想要学这些。但其实简单缝补伤口的技巧我是真的会的。

第二是自己右手伤势的问题,稍微跟我比较熟或者跟我工作过的人都知道,我右手的顽疾已经困扰我多时,三不五时就发病一次,严重起来不能握牙刷,不能穿裤子,不能握笔写字,十分痛苦。发病起来根本不能进刀房工作,索性就让 leader 不把我排入刀房内工作。再说,寒冷的刀房和重复发力握着 retractor 撑开病人肌肤表皮的工作将会进一步摧毁我的双手,所以就没有必要自讨苦吃。 

第三应该就是阴影吧。在妇产科的时候所承受的阴影太大了,有一次一个手术被 MO 从头念到尾,什么都被嫌弃,被讲到一无是处,所以我也就不喜欢刀房里的氛围,总觉得一定有人在找茬。

其实没有进刀房,工作量也是很大,因为往往病房里要处理的事更多更复杂,但比起在刀房封闭空间的拘谨,我更喜欢在病房里的自由。如果把外科的刀房和病房各比喻为媒体的台前和幕后,那我就是那个不进刀房,纯留在病房里处理病房大小事,退居幕后的工作人员。

幕后的影响力可能比较鲜为人知,但其实贡献也不小,要承担的也比较多。手术台上大家得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动刀,也必须得益于病房里的准备功夫。手术后病人的康复,也是病房里复建的活儿,虽然这些东西都不出面,但也都非常重要。

我觉得我做幕后,也是做得很棒,老板们都很放心交给我,甚至还蛮引以为傲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好的幕后。我觉得大家应该也都发现到我从来不进刀房,但或许我在难度系数比较高的病房里也做得好好的,所以老板们也没什么质疑过我。这一点我觉得挺好。


乱写 之年尾内心的波动

不知道跟踏入骨科有没有关系。

年尾,心情特别糟糕,不如意之事也接踵而来。是不是如吸引力法则所说,气场不好也会有不好的事尾随而来,接二连三。

那天放工后发生车祸,至今惊魂未定。滂沱大雨的夜晚,我放工骑着摩托车准备去吃宵夜,为了闪避在交通圈冲出来的汽车,急停摩托车失控,整个人应声甩出去在路上打滚,当下回光返照一轮,以为这下完了,所幸冲出来的车子停下,没有把我碾过,得以保住小命。

还好路面真的失修多年,柏油路路面在雨水冲洗下特别平滑,全身就只有左手手肘受到一点皮外伤。上至头部颈项,下至盆骨大腿全身都痛,但回去医院照了x光没有骨折,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但还是吓个半死,尤其事后检查头盔,半边都被路面刮过,回想起我在地上打滚,头也是撞到了至少两三下,还好有戴头盔,要不然头盖骨早就被掀起来了。

应该是我的工作是医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能有做功德,所以好人有好报,要不然应该要在 ICU 了。其实比起死亡,我比较怕住院,因为我觉得我的同事都很危险,我可不想让他们抽血哈哈,有什么意外宁可一了百了也不想要让他们折磨我,尤其是他妈的如果骨折要进骨科病房我宁愿敲碎自己的脑袋进神经外科病房,至少还有冷气吹。

但人没有事就好,只是心情没有很好。去年年底也是这样,不知道是不是也是一样踏入一个自己不喜欢的部门,还是年尾吹季候风不断下雨的关系,人也比较多愁善感,总觉得每到年终结算的时候,全世界都好像欠了自己。

有种说不出的惆怅,或许是再度感叹年复一年依然一事无成,或是觉得世道不公平导致自己高不成低不就,感觉自己若生在唐朝就会如杜甫一样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然后借酒消愁。

突然好奇去年给自己定下了怎么样的目标,就回去翻看一下去年年尾的部落格,才发现竟然什么都没写,就写自己心境的变化。再回来看今年的自己,从去年延申至今年我觉得算是有所成长,至少有自动自发做了一些事情,比如说报名考试、减肥这些。

总括这一年也算是颠簸,觉得在习医路上依然是跌跌撞撞的,但现在终究知道自己大概要朝什么方向前进,觉得自己不甘心于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佛系心态,只不过自己的惰性还是经常让自己有那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毕竟也深知自己总是一个心动多于行动的人,这种陋习还是有待改进。

未完成事项很多,要慢慢 passover 给明年,其实这让我蛮惭愧的,很多自己给自己的期许并没有如期做到,或许这也是让我每到年尾就有点患得患失的感觉吧。但其实也并没怎样,堆积如山的 newsletter 和堆积如山的 Netflix "my list",就和当初堆积如山的书本一样,也不是一时三刻可以解决的。

所以到底要不要给明年的自己设下一个目标,还是像去年的自己一样,让今年的自己自由发挥,我觉得其实有差。因为就像以前我如果给自己设下目标,但没什么完成,心情是挺不好的。但如果没有目标,现在反而觉得哎哟还不错,做了一些自己以前做不到的事。

但,这不就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佛系心态吗。我也不知道。可能我过几天再决定吧,还有三四天才到2023年的。


Tuesday, 27 December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骨科初体验

不喜欢骨科。

因为我觉得他们很笨。

我曾经告诉我爸,我不管怎样都不会做骨科,因为我不要做不会用脑的医生。

其实“骨科很笨”这种想法是在马大 elective 的时候被灌输的,那里的教授告诉我,不知道为什么,最聪明的医生都在他们内科,所以留下来去骨科的都是笨蛋。

工作后得以验证,似乎一点都没错。

从以前的刻板印象,到现在的亲身体验,无一不让我惊讶,没有文化真的很可怕,这一点放在医生身上其实也管用。对骨科医生来说,骨头肌肉关节处以外的东西,一概不关我事不用告诉我,但偏偏你的病人就不可能永远就只是手断脚断进来的。

MO 一个个对病人爱答不理,我也工作到意兴阑珊,之前还有所期待自己进来这里,非常雀跃,觉得这里就是验证我的能力的地方,终于可以大展拳脚,自己处理一些 medical 和 surgical issue。但看大家也不见得会赏识你的能力,又何必费神费心费力去处理那些不在我们工作范畴内的事物。

毕竟做对了也不会有人看得起你,但做错了就要背黑锅,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东西我才工作几天就已经看个通透了。在这里工作,做对一百件事永远抵不过做错一件事,就算你不会数学也知道不划算。

而且骨科的工作文化就是 MO 特别懒惰,一个两个没有手没有脚,不断剥削我们实习医生,大事小事都仰赖我们这些实习医生去处理,有时候连看病人都懒惰。但仰赖我们之余却不见得对我们好,把我们当棋子使用,任他们差遣,任他们使唤,有时候真的觉得受够了,就觉得我们凭什么为这些又笨又懒的人打工。

但内心抱怨却没有任何用处,工作还是照样做,还是必须硬着头皮咬紧牙根干下去,毕竟我都最后第二个 posting 了,没有必要为了出一口气惹是生非破坏自己的仕途。

就只能继续默默看不起他们,时不时翻他们白眼就好。 


Thursday, 15 December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第一次 CPR

本身体质就凉。

做实习医生头一年竟然一整年都没有遇过心肺复苏 CPR,连在几乎每一两天就要 CPR 的内科部门工作了四个月也不曾遇过,不是没有做过,是完全没有遇过,没有碰见过。

本以为度过了内科,我应该要到第六个 posting 在急诊科才会遇到人生中的第一次 CPR,结果在 surgical 就遇上了两次,也自己下手了自己的处女 CPR。

第一次竟然也不是在自己的外科病房,而是在脑神经外科病房,而且病人也不是脑神经外科的,而是眼科的。就是那种只是来做一下眼睛的手术,结果无端端去了鬼门关走了一圈。

那时候护士就高喊 patient collapse,然后大伙儿一拥而上,放上 vital signs monitor,就毫不犹豫 CPR 起来。由于眼科平时是不会出现这种事情,所以病房里也很少会出现他们的身影,所以当下完全没有眼科的医生在现场,全部人是其他部门来的,都是“不关我的事,但救人要紧”地过来帮忙。

我特么就刚好在那个病房工作,恰巧路过而已,又那么刚好他们缺一个可以让人使唤的实习医生,所以我就被叫去帮忙抽血和检验血氧。所幸的是,那个病人最后有 ROSC,也就是 CPR 救回来了。我记得眼科医生回来的时候都吓傻了,离开的时候病人还好好的,回来的时候就变成喉咙插管身上接着各种仪器和导管了。

第二次 CPR 就有点恐怖了。这是一个 UGIB 胃出血的病人,最后没有救回来,死因是失血过多。这个病人在去世前两天做了一次胃镜 OGDS 就已经发现胃溃疡有大量出血,在手术室已经抢救了一番,没有 CPR,但也输了几包血液,最后情况有稳定下来。

原本计划在两天后也就是过世的那一天再做一次胃镜来看胃溃疡情况有没有好转,殊不知当天一大早我看病人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很不对劲。首先就是怎么叫都没什么反应,整个人半躺半坐起来,眼神呆滞看着天花板,问一下护士,护士说早上给药的时候才被病人骂了一下,突然现在就没有反应感觉很奇怪。

我还以为是不是突然脑中风还是发羊癫之类的,因为有一种发羊癫 absent seizure 也是这样呆滞看着前方不给予任何反应的。结果装上 vital sign monitor 发现怎么血压和心跳都测不到,我紧张一下把老板叫来,大伙儿慌乱之中就开始了 CPR。

CPR 一两个 cycle,我们决定要插管 intubate,喉管放入喉咙里后,继续 CPR 的时候竟发现大量血液从喉管出口随着 CPR 的节奏喷了出来,像个血喷泉一样,也就是说腹腔已经出血过多,血液都已经倒流进肺腔了。

我们是觉得救回来的机会很渺茫,但还是按照惯例竭力抢救至少三十分钟,后来接力 CPR 我也下手参与,才发现原来 CPR 真的是一件体力活,一两轮下来真的会累。

而且正如大多数接受 CPR 的老年病人,那些孱弱的肋骨根本承受不了我们年轻人手掌的压力,啪嚓就断了几根,轮到我 CPR 的时候,肋骨都有好几条已经陷下去了,就算 ROSC 起来也感觉撑不了多久。

半小时的抢救后我们宣告死亡,后来查了一下血红素,死亡前一天大概还有9,当天早上抽的血还有7,CPR 抢救时拿的血只剩下4而已,也不知道到底里面流失了多少血,但我们就失去了这个病人。

参与了两次 CPR,觉得我们真的是在做什么逆天的行为,和鬼差在鬼门关前拉扯着病人,拉过来了,病人就得以逃过一劫;拉不过来,我们就失去一个病人。当然作为医护人员,我们也不是什么神,没有一定可以救得活的病人,但就尽量去做,尽量去救而已。


Wednesday, 14 December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去应酬

偶尔医生也需要应酬。

以前在马大做 elective 的时候,三不五时就会遇到药剂公司的 sales rep 来到病房跟你聊天,但他们都对我没有兴趣啦,毕竟那时还是一个学生,穿着 lab coat 到处跑,人家也知道学生对他们的业绩贡献不了多少。

但老板们少不了就要应酬跟这些 sales rep 偶尔聊聊天,吃吃饭。Budget 高的时候,这些药剂公司偶尔还会砸重本,借 CME 或是 conference 之名,直接把整个医院的医生都请来大礼堂听他们的讲座,还会准备 buffet 给大家吃。

这种应酬其实也是很爽,毕竟天下还是有他妈的免费的午餐,就不要跟我说什么天底下没有不劳而获所以要加倍努力什么的屁话。

这一次我的免费餐是晚餐哈哈哈。

就是适逢,呃没有适逢,就是医院办晚会,据说从疫情到现在停办了三年,今年大家终于不再害怕武汉肺炎,所以好像开了近五六十桌,让各个部门携妻带隽盛装出席。

刚好 surgical department 大老板豪砸了一笔部门资金买了一桌,但是没有人要去,所以就死命逼我们这些 houseman 去,用免费餐做诱饵。

我这种馋嘴的换做以前当然也是二话不说就去的。但是我们不小了,去的话还要跟你那些平时就不多几句话的上司一起同席吃饭多尴尬啊。

但是后来真的没有人要去,空着整席确实不好看,所以就把当天没有工作的 houseman 叫去,我就不幸地雀屏中选,出席了这场餐宴,还和两个 specialist 一起排排坐吃饭,非常尴尬。

看在食物是免费的,全程我就猛按了两个小时的电话,也没有跟身旁的老板讲半句话。更尴尬的是,第二道菜是鱼翅羹,老板还站起来帮我们盛装在碗里呵呵,应该是答谢我们平时做工辛苦劳苦功高吧。

这个右手边的肥仔就是我的老板

Houseman 周记 之Neurosurgery

Neurosurgery,脑神经外科,专门开脑袋手术的,是外科的一个分支。

听起来很强,感觉很强,因为他们的专长是凿开人类的脑袋,头上戴着特别的眼镜,双手的手术刀游走在脑袋和神经线之间,听起来就很屌炸天,很不可思议。

脑神经外科最常见的工作就是切开头颅,释放颅内压力。病人中风或爆血管时,头颅内出血会导致颅内压力增大进而使头脑被压力压缩,过度挤压会造成头脑变形,然后挤压神经中枢导致死亡。所以在头脑承受压力还没有变形前就要让脑神经外科医生开脑袋释放颅内压力。

他们的日常有点“太岁头上动土”的感觉,放在三国时代华佗就曾经就曹操头疼一事说要帮他开脑袋治疗,曹操却误以为华佗要杀他,所以就先下手为强干掉了中国古代医学界的标杆。

由于工作性质处理的是人类最高级的器官头脑,自然而然就被看做是最强的专科。有些脑神经外科的专科医生因此自视过高所以看不起同行,和脑科以及脊椎外科并列为三大最拽的专科。

但是我今天就要来突。破。这。个。迷。思。

其实他们并没有很强。

电视节目或医学题材的连续剧总会把脑神经外科的形象神化,不管是港剧、美剧、韩剧都一样,因为脑神经外科这种题材比较好拍,可以拍他们动手术,拍观众可以看到的东西,然后把他们拍到很帅很厉害,动几个手术每个病人都可以奇迹般获救活过来,但这些都是戏剧啦。

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就开个脑,就没什么他们的事了。很多时候也要看病人自己的造化,需要经历漫长的复建,很少有奇迹这种东西。所以脑神经外科可以做的东西其实真的很少。

怎么说呢,因为他们除了脑袋以外其他很多东西都不会,基本的外科常识近乎为零,更不用说有没有能力去处理手术以外病人的其他问题。这一点让医院里的其他部门都看不起脑神经外科,甚至连普通外科本身的医生都看不起自己脑神经外科的同僚。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怎样,但应该都差不了多少。其实脑神经外科的专科医生可能很强,但他们普通的医生 MO 可能就素质普通,一点都不强,有者甚至只是混口饭吃,登不上大雅之堂,大多水准都参差不齐。

在诗巫医院的 neurosurg 是没有实习医生的,但他们就从我们 general surgery 挖了一个 houseman 过去帮忙,每人轮流去一个星期帮他们打杂,难听一点就是过去帮 MO 处理那些他们觉得太低下的工作,比如说抽血、填 form、refer case 等等。

由于脑神经外科大多数的病人都是车祸或脑袋爆血管进行过开脑手术的,很多都是插着管昏迷的病人,就要我们不停地抽血检验血氧,所以我的工作就是不停拿 ABG 而已,没有什么好学习的。以下就是我的工作日常:

手上的 ABG 就像一束血玫瑰

没有记错的话,这个好像是 morning shift 的量,
下午还要拿一轮一样的量

说真的脑神经外科哪里来每天有人车祸爆血管的,所以病人人数也不多,几乎和 MO 的人数一样多,医生和病人比例1比1,所以其实也不需要实习医生来帮忙,但那些 MO 就是懒惰,什么都叫你做,一个星期就真的受够了。

抽血这些基本功我不明白他们就是不能做,回到 General surg 偶尔上夜班的时候还会打电话来就要你过去抽几个血,我就纳闷难道那边的医生就不能做?有者甚至更夸张,三更半夜让你过去就是为了填几张 form。可以用来握刀的手,却不能用来握笔,无法苟同的惰性。

总之这里就是要破解大众普遍对脑神经外科的刻板印象,其实他们除了动刀的地方比较高级之外,就没什么特别强的了。我在 surgical department 混了四个月,普通外科的老板们的确比脑神经外科强多了,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 lion's heart, eagle's eye, lady's hand,脑神经外科则是 lazy's heart, lazy's eye, lazy's hand。


Tuesday, 13 December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内科外科大不同

这个早该在刚踏进 posting 的时候就要写了,不是等到现在结束了才写哈哈。

所以算是个 retrospective entry。

内科和外科最传统的区别形式,即内科用药,外科用刀。大家都懂,所以这里就不多说了。

对于我们这些在金字塔最低端的生物来说,两个部门工作性质都没有什么差别,都是干普通打杂的,但部门的步伐和节奏就大厢庭径了。

对一个刚从内科踏入外科的人来说,一开始最难以适应的是节奏。

内科就是细嚼慢咽,在非紧急课题上选择慢工出细活,但平时大家工作要快就只是单纯因为工作量太大了一些。上司做 round 查房看病人也是不急不徐,好好看,好好写,不会好像赶火车一样上一个病人还没看完,就心急地瞄着下一个。

在外科就真的很快,不懂为什么,大家很急就对了。很多事情都要你 stat,也就是现在马上立刻给我去执行。但可能是因为病人状况比起内科就直接很多,所以 round 的时候给 plan 就可以很当机立断,有时候连想都不用想,就是连珠炮弹般反射性地从嘴巴说出,我们写都来不及写。

还有一个我觉得很有趣的是,在外科这种手艺有时比脑袋还重要的部门,把身分阶级看得非常吃重。

在那些 MO 甚至专科医生眼里,我们的部门之首 HOD 是最令他们敬重的,因为他最资深,经验非常丰富,手术技能高超,自然就是所有人最敬重的对象。

而且很吊诡的是,有些 MO 就算不是专科的水准,但是因为资历很深,在这里老树盘根,算是元老级别的地头蛇,在部门里的地位德高望重,得以呼风唤雨,连那些新来的专科医生也都要敬他们三分。往往因为这些人的资历很深,经验丰富,他们都是最后的决策者,所有的决定其他人也不敢有任何异议。

这一点其实在内科很少见,因为连小至实习医生之辈,也可以说出自己的意见。遇到问题大家一起集思广益,算是不会把地位和职权看得特别重要的部门。

以上就是这两点我觉得内科和外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其实一开始部门的转换让我有点吃不消,尤其是节奏方面,但随着时间推进也就慢慢适应,来到 posting 的尾声根本就已经游刃有余。

我觉得在这个 posting 还蛮开心的,毕竟像我们这样的实习医生在这里的自由度很高,很多东西可以自己拿定主意,而且因为被给予极高的自由度,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我可以自行发挥并处理病人的问题,将我在内科所学运用在日常 ward work 当中,算是对我一个很好的训练。


Tuesday, 6 December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考完 MRCP paper 1

结果十月写了一篇后,整个十一月都没有在写。是时候回归了,就好像安华一样。

安华王者归来,我都还来不及给他写一篇大选评论

其实十月和十一月都在忙考试,就是考那个很贵的专科试卷 MRCP,所以都在忙着备考没什么时间做其他的事情。

终于在11月30日考完后,才感觉如释重负一般,终于可以不用每一天都在焦虑想着要做题了。

要不然每一天想着考试的日子越来越接近,就只能够默默读书做题,不想做题的时候也提不起劲做其他东西,就只能够躺在床上发呆放空。

这两个月要兼顾工作和学习备考,对我来说算是一种考验,毕竟平时就比较懒惰,也没有什么毅力念书。但是付了一纸三千多块钱的考卷,还有六百多块钱的习题,怎样都要放手一搏。

感觉就是钱付了,就要体验个够。就好像你花了一笔钱入住了一家豪华的酒店,或者要吃一家豪华餐厅,就要好好体验那个氛围、那个环境,才不会白白给了钱。同样的我的钱付了就要好好体验考试,要好好学习,好好做习题,才可以完完全全享受考试。

虽然间中收到了一些负面消息指专科试卷在未来不再吃香,但无奈钱在弦上,我都付了钱要考试才来告诉我这些,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准备考试。

至于考到怎样,其实我也没什么想法,就一切随缘,过关了是好事,没过关的话我的钱包也需要休息一下。要知道我这次考试拿出了三四千块,直接导致我今年的资产目标达不了标。

但我们也不能那么狭隘,毕竟这么一点小钱,可能就是我以后成为专科医生的踏板,这么说起来就像是一个长远性的投资。不过这个投资是否值得,当然有待商榷。

但不管怎样,考完试了心情自然就特别好,不再每天像是有什么未完成事项一样缠绕着我,无法完全放松去刷手机、打游戏、看电影、看世界杯、看选举成绩。

我其实还蛮不喜欢这样的感受,到后来就真的觉得我他妈受够了,那种感觉好折磨。就好像你他妈的没有带安全套内射然后一直等你女朋友来月经,那种焦虑你女朋友会怀孕然后你要负责一辈子的感受。好吧我连女朋友都没有,这个只是个比喻。

我深知自己不是一个学习有纪律的人,平时很多时候也是依赖自己的小聪明,但我知道小聪明其实不适用于这个考试,所以我算是有尽自己的本分好好备考,但也是要屈服于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其实不怎么足够,就当作是我如果考不过的话安慰自己的借口吧。

就这样吧,还有两个星期我在外科实习的日子就要结束了,翻一下部落格,竟然一篇都没有写到,呵呵接下来就要赶稿慢慢补回去给大家。


Sunday, 2 October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 Houseman 一周年

竟然整个九月都没写,要怪就怪笔电的三号键一直作祟,根本不让我好好打字。

这就给大家慢慢补回去。

其实八月第三个 posting 结束的时候,就33333是他妈的这呀那333333333333,干你娘要我怎么打字。以下全部都用手机打的。

其实八月第三个 posting 结束的时候,就是踏入业界做牛做马做 houseman 的一周年纪念了。其实日子还过得相当快的,得过且过就这样过了一年。

必须好好回顾一下一整年到底除了耍废还干了什么。这一年我首先踏入了儿科,然后去了妇产科,接着去了内科,现在在外科,过后就是骨科,最后应该会去急诊科。一个部门实习四个月,如果平步青云没有任何冬瓜豆腐的话,六个部门就二十四个月,换算就是两年。

其实我觉得冥冥中上天给我安排了 Houseman 最好的 schedule,虽然一开始进儿科的时候就很不爽,我明明要进的是骨科,后来过了两三个部门仔细想想哦哦哦这才是最适合我的排法啊。

很多人觉得先过掉内科和外科这两个强档是最好的,因为先苦后甜,到后面剩下骨妇儿三个比较不这么吃力的日子就会很好过。而且在内科外科可以学到很多怎样在医院里生存的技巧,可以快速掌握生存法则,在弱肉强食的医院里站稳双脚。

但我却认为把儿科和妇产科先过掉比较好,因为这两个部门对我来说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女人和小孩嘛,小出错可能会带来大伤害,作为 junior poster 在这两个部门混,虽然因为战力太低很容易被老板们嫌弃,但至少出事了可能还会念在你还 junior 会比较容易放过你。

况且我对儿科和妇产科兴致缺缺,从以前读书时期就已经不是很喜欢,工作后只会更巩固了我当初的感觉,所以对我来说完全就是两个鸡肋部门,早早过掉它,我在实习生涯的中后段可以火力全开学习我感兴趣的东西。

比如说在第三个 posting 内科所学习到的东西,在接下来的外科和骨科部门可以开始实践你的知识,一来你的老板常年在手术室里所以 senior houseman 有更多自主权参与病人的 management plan,二来不停实践所学习到的东西有助于巩固记忆和增加实战经历,这些都是在为一年后成为正式医生铺路,而不是空有满头知识磨刀霍霍跃跃欲试结果去到儿科和妇产科才发现他妈的英雄无用武之地。

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低见,还是有人喜欢儿科和妇产科,所以对他们来说他们心仪的排法可能又不一样。但对我来说,我喜欢的是内科,把它放在中间非常有助于我在往后一年的二年级实习生涯中好好学习,实践知识,顺便备考。

说到备考,从去年十一月就开始筹划要考的 MRCP paper 1,从预计的五月拖到八月然后拖到接下来十一月,我终于报名了呵呵。早前在一月农历新年就计划要开始念书,怎知又是老样子半途而废,在三月中旬就因为自己时间管理上的问题宣布放弃,还好当时还没有去报名。要知道一张考卷要价三千,相当于我月薪的六十巴仙,我可不是 Elon Musk 的儿子,没有那么多闲钱随便去挥霍。

从 Junior 转成 senior,虽然还是 houseman, 但也算是一种身份上的转变,就如同老板娘说的,我们从一年级升上了二年级,已经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可以装傻扮懵的 junior 了,必须是可以独当一面撑起半个乃至整个病房的 senior houseman 了。大家会对你有更多的期待,也意味着你犯错的容错率将会越来越低。

细思极恐,一年前我还是一个连血都不会抽的新人,想不到再过一年我将会是一个正式医生。偶尔闲空的时候想想一下,也不知道以我现在有限的知识和能力,到底能不能够取胜任这个责任。

但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之前我看过美国大学女篮的一个视频,教练说 It never gets easier, what happens is you become someone that handles hard stuffs better。放在我的身上,也就是说欸其实我们从中学到大学到工作,实习一年级、二年级、然后正式医生、然后专科再到主治,其实日子从来都不会变得更轻松,只是我们变强大了,变得更会处理一些难啃的事情,变得更厉害梳理复杂的病情。

但我们在底下一层总觉得上层的人做东西都游刃有余,看起来简单轻松。学生时期总想着读那么多有的没有的很辛苦,要是我毕业了工作了多好; 实习的时候总想着靠北什么东西都叫实习的做,要是我当上正式医生多好。其实往上爬得越高,责任越大,你也要变得越强,我们的能力就是要这样一点一滴累积起来。

最后教练有说 Any meaningful pursuit in life, if you want to be successful, it goes to the people that handles hard well。或许专注于变强,就是实习的时候最具有意义的事吧,这样的话你在当上正式的时候才可以 handles hard well。 

难得我写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东西,和大家共勉之。



Sunday, 25 September 2022

乱写 之戏如人生

这一篇是用手机写的文。闭上房间的灯,斜躺在床上,昏昏欲睡乱写的。

电脑有点不正常,总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按着3号键不放手,我完全打不了字。

所以周记拖了整个月都没在写,本来是我懒惰,但现在我可以怪我的电脑。

前妻问我该不该换了,我还以为是换工作,原来只是换电脑。

要从我生命中换走一样东西还真不容易,毕竟要打破平时的习惯,然后建立在新的事物上,是需要耗时间的。

最近楚二遭遇感情的浩劫,让我再次想起以前刚分手后那一段怪怪的时间。

原来有旧情人在同一个地方工作或上课是挺尴尬的,尤其大家还不知道真相的时候,你们只能尴尬又不失礼貌地对所有听起来很讽刺的祝福一笑而过。

她的故事很狗血,像极了八点档的剧情。

所以八点档的狗血剧情,可能不是为了剧情的需要而狗血,可能是真实事件所改编。

楚二把事件处理得很利落,我很佩服她行动的魄力和对创伤愈合的速度,有点像干细胞。

感觉如果她是电视剧的女主角,电视剧就拍不了十几二十集。

剧本的故事性不错,但篇幅不够,拍连续剧应该会被腰斩,可能可以换成微电影。

作为朋友我还是尽量协助她,代入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角色,那就是送餐员。

但这个角色有点难抽离,原来演员入戏太深就是这样的感觉。

毕竟我有出演跑龙套的经验,算是有演员素养。

或者是不小心养成了送餐的习惯。

要从我生命中换走一样东西还真不容易,毕竟要打破平时的习惯,然后建立在新的事物上,是需要耗时间的。

我好像明白了什么。


Friday, 26 August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想念 medical

放假,回来工作,然后放 EOP 假,然后回来开始新的部门直接 tagging,这个月时间其实很紧凑,也发生了很多事,所以周记不知不觉就拖欠了两三个礼拜。这个周记要回溯到还没有离开 medical 的那个礼拜,想不到两三个礼拜后回头一望,竟然会如此想念 medical。

Off day: 星期一,这个星期走了:76442 步。

在内科的四个月,虽然很多时候只身一人在病房独挑三四十位病人,但庆幸于老板们和护士们的通力合作,得以减轻不少负担。这种互助的现象在其他部门甚是少见,很多人都只会看实习医生的笑话,看你忙得不可开交到焦头烂额的样子却依然不肯上前伸出援手。尤其我离开了内科后更加珍惜和想念那些在内科曾经帮助我的人。

但必须得说,在内科真的学习到很多东西,也从中培养出一些好习惯,比如说看病人的时候,要勤劳翻阅病人的药单,因为我发现到其他部门好像都没有怎么在看这些。尤其是有些药仅用于控制病情的症状,照理来说症状消失了就不需要这些药物了可以不用给,可以避免浪费,也减少病人服用不必要的药物。这些琐碎的小东西虽然看似不重要,但都是需要每天去翻阅检查的。

一直以来都以内科专科为终极目标,实习间踏入内科也一早就励志要好好学习内科各位老板大大的思考模式,向他们看齐,经历了四个月忙碌但充实的实习生涯,虽然说不能算学成下山,但也算是领略了一点皮毛。

果然在自己兴趣范畴内的东西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也比较得心应手。相较于动手型的妇产科和外科,虽然看起来比较直白简单,但就是不喜欢,也不喜欢呆在刀房,自然就会比较排斥。

现在踏入外科,依然不适应其中的快节奏,感觉很多时候都在用内科的脑袋来处理外科的 case。尤其是当大家在思考要动什么手术的时候,我却是那个在翻阅检查病人药物的人,血压血糖的药物,任由我自己调配处理。其他人爱理不理,我就只好肩负内科的使命呵呵,就像是一个潜藏在外科的内科 peri。

很多朋友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我不喜欢进入刀房,因为大家都会觉得呆在病房总有很多问题要处理,留在刀房就只需要跟着大 surgeon 动手术,不需要去理会刀房外所有繁杂的事情。但我就是觉得刀房内很冷,你就负责拉着病人的皮肉很无聊还很容易睡着,而且我笨手笨脚的进去应该也是会被嫌弃,所以就干脆跟 leader 声明不需要排我进刀房。

所以到现在在外科工作了两个星期,我连刀房都没踏进过,都是在病房里默默耕耘做刀房各位刽子手的后勤人员。这些进刀房的机会就留给那些对外科和动手术比较有热忱的人去吧,搞不好这些机会就奠定了那些人的未来,欸那我也可以计一功。

但不管怎样还是要用开放的心态去学习,虽然间中免不了被骂被屌,因为外科就是一个喜欢骂人的 toxic 部门,哎这又让我想念起温驯的内科,这些都是回不去的从前啊。


Friday, 12 August 2022

云顶高原 Genting SkyWorld Outdoor Theme Park 攻略

想不到上一回写攻略竟然要回溯到两年前。

阔别两年的疫情,我终于再次带家人去玩了,这一次就顺应妹妹的要求上云顶高原体验一下新开张的主题公园。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云顶高原旧的室外主题公园好像是在我中五2012/13年的时候关闭的,然后就翻新整修了近十年,尔后因为版权问题拖了一段时间,近期才重新开幕。

还记得上一回上云顶是和前妻,好像是大学 Year 3 放年终假的时候,人潮不多主要集中在赌场,但 Genting Highlands Premium Outlet 已经开了,商场也有了现今规模的雏形。再更早的时期上云顶是跟中学的华乐团去比赛,四天三夜,比赛完了就一堆屁孩在主题公园玩一整天,夜晚就聚在不懂谁的房间吃零食打 PS4。

这一趟我特地放假回来去玩,但也只是小住两天一夜。之前上云顶的时候为了体验进赌场一探究竟做了 Genting Resort World 的 member,每隔一段时期都会给你免费酒店客房的优惠,让你上来赌场玩几手,这一次终于有机会兑换到这个优惠。

但大概也是国门开了,四处涌入旅客,我上网查询房间的时候这几个月的房间近乎客满,几经辛苦才抢到了免费的 First World Hotel 酒店房间。但免费的房间都是最小型的 MYB 双人套房,MYB 的意思就是 make your bed,也就是说干净的床单枕头套统统给你,但要自己装。对我来说免费的就没关系,反正一分钱一分货,不用钱的自然就有些东西要自己来。

至于上山我是从槟城出发,有几家旅巴公司随便上网都可以找到,从槟城光大商场可以直达云顶 First World Hotel 的总巴士站,巴士票一人 RM31。有些人要坐缆车就可以找在 Genting Awana Bus Terminal 下站的巴士。不同于山顶 First World Hotel 的巴士站,Awana Bus Terminal 在云顶山腰,是可以直通 Genting Highlands Premium Outlet 和缆车站 Awana Skyway 的巴士总站。

如果要到主题乐园玩,建议要早一点上山,因为主题乐园的开放时间是早上11点至下午6点,如果从槟城早上出发,经过休息站什么的可能就要到下午一两点才会抵达云顶高原,然后再花一点时间置放行李、购买门票再找到主题乐园的入门处就浪费了一些时间,剩下的时间可能就来不及尽兴了。我有上网查询过,非隆雪区其他州属的旅客其实最方便就是早上去到 KL Sentral 然后可以搭巴士直接上云顶,车票也不会贵,会比较早抵达云顶。

Genting SkyWorld Outdoor Theme Park 门票一人 RM150,妹妹用 Klook 购买还有折扣 RM15。有别于旧的主题公园门票都拴在手上,然后可以使用24小时,新的主题公园门票用 QR code,但都是 one day pass,就只限用于当日,所以当天下午6点主题公园关了就不能再用了。如果随行数人一起玩,最好有至少一人下载 Genting SkyWorld 的 app。

App 还蛮实用的,除了景区的地图供参考,还会让你知道从一个游乐设施去到另一个游乐设施的距离和时间,甚至还可以告诉你实时的游乐设施排队等候时间。最强大的是还有 virtual queue 的功能,对于一些热门游乐设施可以预约排队,等时间到了可以直接 walk in 去玩,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上省时玩遍所有设施。如果是一群朋友一起玩的话,用 app 还可以把大家放进一个 group,然后一整 group 人一起 virtual queue,是不是很方便!

热门游乐设施就比较刺激的三四个而已,我们当天就是迟进去了,人潮也很多,有些要排队根本排不到也预约不到,所以热门的也是有一两个来不及玩。其实还有一些过山车还没有建好的,我们去的时候跳楼机也好像在维修所以没有开放,所以整个主题乐园的游乐设施其实也还不完整,应该还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弄好。

园区有很多可以拍照打卡的好看街景

前面是未来式的战斗飞机,后面是冰川时代的山峰,有种跨时代的违和感

著名动画 ICE AGE 的景区和游戏设施

其中一个来不及打卡的游乐设施,目前看来数这个最刺激

对我来说其实 RM150 是有点贵,尤其如果迟进去的话来不及把所有游乐设施都玩一遍就有点亏,不是很值得,要是票价在 90 到 120 就比较好,但游乐设施周围景区有很多可以拍照打卡的地方,如果一直拍照的话其实还算是值回票价的。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游乐设施都不允许携带包包,穿戴眼镜,甚至手机钱包都不可以带进场,所以每个游乐设施入口处都设有置物柜,可以放下包包、眼镜、手机等。然后最好穿包鞋,自备雨伞,女生的话长头发可能还需要绑起来。

玩到下午六点主题乐园关闭了我们才边拍照,边走出公园,然后我们三人晚餐就吃 BBQ plaza 的 bacon 套餐,价钱 RM138,在云顶高原吃东西消费就是比较贵,但个人觉得还蛮值得的,晚上在高原寒冷的天气大口吃刷刷肉感觉就很爽。

接下来就逛一逛 First World 的商场,然后进赌场参观一下,才回房休息。疫情过去了对旅游业和赌博业的推动真的很大,赌场内人头攒动,比我上一次来还热闹,几乎每一台赌桌都站满了人,赌客有些眉头深锁,有些春风满面,围观的有些交头接耳,有些屏息静气,赌场内尽是纸醉金迷的世界,人生百态一览无遗。

虽然我看不是很懂,但我看到荷官一把手把赌客们输掉的筹码全部扫进自己的范围,就感觉莫名兴奋。另一边厢大屏幕上电子俄罗斯轮盘旋转着,四五十个赌客一人坐在一架电脑前紧盯着荧幕上花花绿绿的数字,好似什么邻里电脑兴趣班。妹妹年龄不够还不能进来参观,就一人在商场自己溜达,我和妈妈两人在人群中来回穿梭,自知没有本钱也没有兴趣玩一两手,就边走边看,看得眼花缭乱,看累了才出去会合妹妹,然后回房休息。

第二天早上我们9点就直接先 check out 了,先吃个早餐,再乘搭 Awana Skyway 缆车下去 Premium Outlet 逛逛。缆车票来回一人 RM18,从 First World 下去山腰的 Awana 和 Premium Outlet 人不多,不怎么需要排队;但从山腰上回来就很多人,因为很多人在 Awana Bus Terminal 下车然后搭缆车上去 First World,我们差不多排了至少半小时才等到缆车。从 First World 到 Awana 的缆车间中还有一站可以免费下去清水岩庙参观,但我们下山的巴士是中午12点,所以来不及去了。

其实这次上来云顶,很多东西都很方便,比如说预定房间是上网订的,车票是上网买的,连主题乐园的入门票也是上网买的。来到云顶要 check in 酒店用的是自助的机器,只需要身份证就可以了,购买缆车票也是用机器自助购买,基本上都很快捷方便。

缆车上可以俯瞰整个 Outdoor Theme Park


我妈有点不爽来不及去到的清水岩寺

在缆车上难得好好拍照的我们

开始乱摆 post 的我

我妹的《长大后会后悔之蛙人系列》

竟然开始在缆车上手舞足蹈(并没喝醉)

?男友视角

去哪里都要 promote 槟城正宗叻沙

不能够好好站着拍照的我

我妈的宝

有资格被我妈放上脸书的照片

很尽量配合我的妹

没有资格上我妈脸书的照片

最后消费(一人计算)

住宿 = 免费
食物 = RM100
巴士车票来回 = RM 62
主题乐园门票 = RM150
缆车票 = RM 18

总共 RM 330


Wednesday, 10 August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时间管理大师

一连放了四五天的假,无缝接轨从上个星期四早上结束夜班马不停蹄赶飞机回槟城, 到从这个星期二下午从槟城直接赶回来诗巫上傍晚七点的夜班,行程之紧凑,俨然成为了一个时间管理大师。

Off day: 星期五,这个星期走了:80156 步。

人生就是不停地赶飞机。打从当上实习医生开始,每逢要到机场搭飞机都是一趟趟惊心动魄的旅途,无数次催促 Grab 司机开快车绕小路,要嘛在川流不息的古晋市区左弯右拐,要嘛在诗巫的笔直大路无限超车,好几次真幸运碰上了被出租车耽误的赛车手级别司机,想不到在节奏偏慢的古晋和诗巫也是卧虎藏龙,把我在飞机开走前最后一刻硬生生安全送到机场。

当然这次也不例外,但这次就真的比较奇葩。话说我星期四早上结束夜班,原本就计划好直接飞奔机场搭上 7.25am boarding 的飞机。当天的夜班没什么特别事故,也是睡得一阵香。夜班结束的时间是早上七点,但我在早上六点半左右看看没什么事就通知一下早班同事要赶飞机,就自己先回家了。

回到家刷好个牙,准备吃个早餐然后召个 Grab 司机开心去机场之际,6.35am 护士来了个电话说有病人突然呼吸急促,语气匆忙紧张要我立刻回去看病人。问了一下早班的人竟然还没到,我就急死了,当机立断立马赶回去医院。毕竟怎么说都还是在我的 shift 内发生的事,而且救人要紧,还好从住处赶去医院不需要五分钟。

到了病房,病人已经大口喘息,这次真的出事了阿伯,这个可是要命的啊。当下我可真觉得这回机票真的凉了。距离不到一小时就要飞走的飞机,和一条人命,我他妈没得选啊,不管怎样都不可以不回来救人吧。还好 on call MO 老板随传随到而且行事果敢,立马叫我传召麻醉科医生来放 NIV 给予呼吸辅助,过程也没花多少时间。然后不停瞄着墙上的时钟,看准时机我就告诉他我真的要走了,再不走就是我的飞机走了,立刻交班给早班姗姗来迟的同事后直奔机场。

就这样我奇迹般赶上了飞机,到现在还是有点心有余悸。毕竟这种紧急事件我们真的不能够预测什么时候会发生,我的行程编排到如此精密紧凑,差点就因为一个意料之外的事件影响到我的旅途,还好一切有惊无险,病人也稳定下来最后没事。我是有一种整起事件不管是我赶上飞机还是病人最后没事都好像有点逆天的感觉。

但可笑的是,我的回程班机也是排到很紧凑,根本就是到了不允许班机时间出差错的地步,因为回程当晚我是直接要去上七点夜班的。原本一开始是定了槟城中午直飞诗巫的机票,差不多下午两三点就会到,算好回到住处还可以睡个午觉晚上再去上班。但该死的亚航偏偏取消了班机,害我还要重新买过机票,但我又不甘心改掉原本的飞行时间,因为就会缩短我留在槟城的时间。

所以到最后买了槟城转古晋再飞诗巫的班机,几乎同样时间中午从槟城出发,但那个行程极限到变成间中需要在古晋机场待两三个小时,然后下午五点从古晋飞回诗巫,六点降落,六点半回到住处,七点去医院上班。我在机场真的如坐针毡,因为只要飞行时间丝毫受到影响,我可能就要迟到,或者可能当天都回不到诗巫要找人代班。还好一切有惊无险,又再次顺利无缝接轨,有那种 GTA 里 mission accomplished 的快感。

就这样我成为了时间管理大师,当我告诉身边朋友我行程之紧凑时,大家都对我屡次玩命般赶时间又成功完成任务感到啧啧称奇。但下次应该也不敢再犯贱了,突发事件有点太刺激,小小心脏真的难以承受要处理紧急事件同时赶时间不停看表的双重压力,任何行程应该要有一点可以缓冲的时间,要不然为了赶路又发生什么意外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Thursday, 28 July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死亡的气息

做这一行,难免会一直目送死神带着镰刀把你的病人带走。

 Off day: 星期四,这个星期走了:66978 步。

我每次宣告病人的死亡,都会谨慎用听筒听好病人的心跳和呼吸,确保病人真的离世才宣告给家属听。

听筒放在已去世的病人胸腔,没有空气呼啸挤进气管的声音,没有蹦蹦的心跳声,静静地,双耳有好像突然耳鸣的感觉,听不到任何声音。我油然而生一种寂静孤独的感觉,仿佛你被包裹在一个真空的空间,周围的空气就这样静止。我把手指放在死者的手腕上,却找不着象征着生命迹象的脉冲,只好收起我的听筒,深呼吸,向病人家属宣告死亡。

当死亡来临时,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对于卧病在床已久的病人,很多时候早已做好心理准备,对于病人的离世家属都能够坦然接受。但对有些突然病发或骤然离世的挚爱家人,家属们通常难掩泪水,只能哭天喊地来对周围宣泄上天残酷夺走至亲的伤痛。

我在大四那年去到马大医院在 palliative care unit 实习过一个月,不能说看破生老病死,但却可以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和不停弥漫在病房里的死亡气息共存。当死神拖着镰刀来到病房的时候,我们也只能够默默地放走病人。对于当时一个初出茅庐的医学生来说,要接受死亡是你工作的一部分其实也不容易。我相信很多刚接触这一行的学生都一样。

我记得那天下午一个医学系学生神色紧张跑过来告诉我一个DNR的病人已经没有了心跳,也就是我们在电视上常见的 flatline。我只是静静地走到病人身边,在胸腔上放上听筒,然后例行公事般做好检查后和病人家属宣告病人死亡,而不是像电视机里的医生和护士般一窝蜂冲过来 CPR 急救。当然这里就要引用我 year 5 的 Ortho surgeon Mr Brian 所说的,一个厉害的医生知道要在什么时候治疗病人,但一个好的医生知道要在什么时候停止你的治疗。我相信她到现在为止应该都难以释怀,但这很平常,她只是见不够多而已。

不过其实你有没有想过,抛开医学层面的问题,这些病人在临终前心里还会不会有什么愿望是要实现的,会不会有些病人抱憾而终,而有些病人无憾离去。

之前我夜班的时候有一个也是 DNR 的老人,在医院也是基本在等死,本来下午已经要让病人出院回家,但却因为交通问题没有亲人愿意临时来带他回家,老人感觉上就已经被家人抛弃在医院。晚上我值班的时候,老人情况慢慢恶化,已经弥留在死亡的边缘,死神已经在病床旁来回踱步,身边却依然没有任何家属。

差不多晚上十点多护士已经把我叫来宣告死亡,我听筒放在胸腔听不到任何声音,但 cardiac monitor 上却迟迟没有 flatline,吊诡的是偶尔心跳还可以跳到100到120左右,但却弱到我完全听不到摸不到,只能用仪器侦测。但由于仪器上还显示着心跳和呼吸,我不可以贸然宣告死亡。看来老人生命迹象还很顽强,似乎在等着些什么,迟迟不愿离去。

我拨通家属的电话告诉他们老人不行了,要家人来看一看他,也方便万一半夜过世可以直接认领遗体。最后只有老人的弟弟午夜赶来到医院见了他最后一面,但神奇的是弟弟才来不久,老人就直接 flatline 了。事后我偶然想起,也不知道是不是老人其实很想再次见到家人,临终前顽强地支撑到有家人来了才愿意撒手人寰。一切都只是我的猜想,但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其实还蛮令人伤感的。

人生难免发生很多憾事,我相信能够阻止我们在人生圆梦的除了钱,应该就是健康了。多少人因为健康问题英年早逝,有些人当打之年因为心脏或血管问题骤然离世,留下爱人孩子。你心里时时牵挂的人,有一天也难免因为你的健康问题让你无法继续守护着他们。

这就是无常的人生。


Saturday, 23 July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做一个会沟通的医生

感觉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医生是一个不断讲话的工作。

Off day: 星期五,这个星期走了:94412 步。

医生每一天的工作 routine,就是一直在讲话。早上你要和老板巡房看病人,除了要呈现病情给老板,还要跟病人了解现况,巡房后遇到病人的家人要解释病情,遇到下属要吩咐工作,去急诊室收诊时要问诊,偶尔要开导病人家属,有时候还要苦口婆心给病人一些劝告,遇到固执的难免还要呵斥一顿,就是一直从早讲到傍晚放工为止。

以前我在尝试接触保险业务的时候,行内的前辈知道我是待业医生,也告诉我其实卖保险跟做医生的工作性质虽然相差很大,但其实两者都是要一直讲话的工作。因为你不讲话,不沟通,你就不知道你的客户的问题是什么,你就不知道你的客户需要什么。

就好比说病人来到急诊室,不管怎样还是要问个究竟,到底有什么症状,我们才能有效缩小范围,给予适当的治疗,总不能毫无头绪就抽一堆血,无头苍蝇般就把病人送去放射科做一个全身扫描,因为化验成绩和扫描结果也是要依据病人的症状才可以做一个综合的判断。这也就是沟通在问诊初阶段的重要性。

但我发现虽然我们一直和病人在沟通,但总是少了些什么。最近我才意识到,我们作为医生很执著于了解病情,对症下药,但却很少反馈给病人我们在做什么和他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很多时候,你遇到病房里的一些病人,对自己的病情一问三不知,自己在吃什么药,做过怎样的扫描,对此全然不知,一切就随医生的意,跟着医生的安排。那是因为没有一个医生愿意花几分钟的时间好好和病人沟通去帮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

有时候病人太多,我们难免百忙中无法抽出一点时间去解释给病人知道他们究竟发生什么事,和我们究竟在做什么,但我却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身为医生提供给病人的都是我们认为最好的治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但再怎么好的治疗,病人都应该至少知道自己正在经历些什么。有时候我们给了一些治疗,会向病人索取反馈,到底药效怎样,给了治疗有没有比较好;同样的,我们也要给病人一些反馈,现在你的病情怎样了,扫描结果回来发现这里出现什么问题,接下来我们要做些什么,一来一往,才是有效的双向沟通。

自己经常就遇到病人不断被送去扫描,抽血,做了很多的 procedure,进来几天到出院了,却压根儿不知道自己正在经历些什么,也没有医生愿意花时间解释。病人其实也是人,我觉得至少在沟通层面上我们要尊重病人,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好好解释给病人知道目前的病情,扫描报告,验血报告,甚至告诉他们对病情的展望。

如果换个位置思考,我作为一个病人,孤身一人在医院里,每天不断被抽血,却没有人告诉我我的病情是什么样的进展,什么时候可以出院,我会感觉很彷徨,甚至会害怕。医院不是学校,医生和病人的关系不应该像老师和学生一样有阶级之分,毕竟我们怎么说也勉强算是个服务业,就应该尽我们的能力让病人有被服务的感觉。

我相信除了语言障碍,没有其他因素应该可以阻止我们去和病人有效沟通。当然我也希望我可以做到这一点,尽可能改善话术,尽我的能力用病人可以理解的方式去让他们理解自己的病情,改善医生和病人之间认知的偏差,也或许可以提高病人的健康意识。


Friday, 22 July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我好像解锁 Covid 了

最近武汉肺炎再次蠢蠢欲动,昨天看新闻再有新的变体出现叫 Centaurus。好啊,希腊字母用到腻了,现在换星宿名了吼,这次是半人马座,过后可能就会是仙女座、白羊座、天蝎座、双鱼座,慢慢来很快就要到你的星座了。

Off day: 星期一,这个星期走了:58236 步。

去完毕业典礼回来就开始感觉不舒服,然后有一天开始发烧、接下来就出现咳嗽、感冒、喉咙痛的症状,自己也感觉不太妙,第六感告诉我应该是武汉肺炎。

想不到疫情爆发两年多,我最后还是被找上门而沦陷了,不能成为世界仅存几位没有中过武汉肺炎的人类,再也不是 Covid virgin 了。但由于部门里老生常谈的工作人手不足,我也没有特地去做快筛来证明我得了武汉肺炎。所以其实现在感觉算是中过了,但法律上没有证据证明我中了。

其实很多人知道我出现症状后,都纷纷劝我去做快筛,搞不好真的中了还可以获得七天的隔离休假。这个隔离休假是不会从年假里扣的,也就是说中了武汉肺炎,你反而理所当然地可以在家拿到额外七天的有薪假期,远离世俗和工作的繁忙和混乱。

但我觉得在我依然有能力爬起床上班的情况下,我还是选择不做快筛继续上班,毕竟在人手单薄的情况下,几乎每一天的时间表都排得紧紧的,要是我请假了,剩下的人可要分担我的工作,那就真的很过意不去了。

或许不是我们这一行的人会很难明白,之前武汉肺炎不懂第几波高峰期的时候很多人中招请假,导致人手一度捉襟见肘,太多人高挂免战牌,没有中招的人做到靠北靠母。作为一个不幸没有中过的人,那一段日子真的是工作到很坎坷啊。

后来你要去快筛都要通知一下 leader,让大伙儿有一个心理准备,还要排排看时间表,看一下少了你其他人会不会做到死掉。如果属于轻微症状,可能还会被规劝没有必要去筛,毕竟你不筛,就不能证明有没有中,那你就必须继续上班。反正大众都几乎打了至少两剂疫苗,防范措施做好一点,传染力也是微乎其微。

所以这一轮虽然有种终于中招的感觉,但我还是没有去快筛,也只是发烧了一两天,没有失去嗅觉味觉,反而胃口特别好,生病特别爱吃冰。但咳嗽就咳了一两个礼拜,到现在喉咙偶尔还是觉得很干很痒一直咳嗽,所以我都开始怀疑自己其实本来就不是武汉肺炎,而是更可怕的肺结核 tuberculosis 呵呵。

但我发现,就算政府解除了很多防疫规则,比如说强制性到哪里都戴口罩和进出每一场所必 scan MySejahtera,但大众防疫措施还是保持不变。或许是口罩戴两年戴到习惯了,就像出门不能没有带钥匙手机一样,大家出门还是会戴上口罩,就连那些固执的老人家也接受了这种新常态。

而且我还蛮感到惊讶的是,原来很多人不管出去见朋友聚餐或出席场合甚至工作,都会出门前做一轮快筛,这是我作为一个医护人员却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所以感到有点惭愧。可能在这里自己的朋友圈都是医院里工作的人,大家其实都不 care,所以想想下其实我们这些医护人员比大众懂得多但却做得少。

但新一波变种病毒的来袭,我们还无法掌握这一轮到底粗不粗,但疫情目前来看是有回温的迹象,看到不少网红艺人开始中招,也有网传西马不知道哪家医院 covid 病人人数再次飙升。但这里的 covid ward 好像还是跟平常一样,可能因为疫苗真的好棒棒,大家就算中了也只是多喝水多休息都不需要入院观察或治疗。

无论如何,希望大家 keep it up,生活才可以恢复正常,毕竟现在像香港、澳门、台湾这些热门的旅游圣地这几个月都纷纷沦陷,像我们之前的高峰期一样。有时候不禁想,特朗普在位期间如此宽松的防疫政策虽然充满争议性,甚至有人说草菅人命,但至少欧美各国提早走出疫情高峰,可以出外旅行工作,甚至还可以打仗,总也好过现在港澳两地看着其他国家的人到处去玩,但自己要隔离在家的辛酸。


Saturday, 16 July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 UNIMAS Convocation 下

再次感谢 leader 佛心给我长假,让我在全马飞来飞去。

Off day: 星期三,这个星期走了:59175 步。

Off day 是写星期三,但其实我是延续上个星期六和日的两天假期,然后这个星期再放三天的假期,所以一共是五天连假。

承接上一篇我在槟城拍完毕业照后,就马不停蹄赶回古晋出席毕业典礼。

其实我们都毕业了那么久,说真的都已经不再有那个毕业的 vibe 了,而且大家工作还要特地请那几天假才可以抽空回来出席毕业典礼,连要聚在一起都要凑时间了,更不要说像以前那样还可以一起去玩。如果是还没有工作的话,可能还可以像 junior 那样一起约一个时间一起回来古晋拍一辑好看的毕业照做纪念。

但是话说古晋真的见证到了我孤独指数的顶峰,Year 5 那年的一个人动手术我以为已经是最强的了,现在多了一个“一个人出席毕业典礼”。这里先声明,那些古晋人自己开车来的不算,我是一个人飘洋过海来的。

基本上毕业典礼流程就是毕业生集合,然后大家鱼贯排队入场,然后大人物致辞,然后就报一连串毕业生的名字,大家轮流上台握手拿一张假的毕业证书拍照,然后下来又有一个 photobooth 拍照,然后就坐等结束,然后就离席出去拍照拍个够就回家。

毕业典礼当天七早八早就要集合,前一天晚上女生们还邀我去唱歌,结果我傍晚八点多就睡着了没去。你以为我就这样睡到隔天吗,没有,因为较晚些大概十点多老板娘和 J 兄一通电话把我叫醒,三人买了饮料在我的 Airbnb 房里 mens' talk 聊到半夜两点,然后隔一天早上五六点起床开车去毕业典礼,叫我这一把年纪这一把骨头怎么撑得住。

结果我在大人物致辞时就开始睡觉了哈哈,不停奔波的身体觉得很疲乏了想休息,结果被叫醒上台拍照的时候忘了笑。重点是上台前朋友千叮万嘱吩咐了再吩咐,这是一个 once in a lifetime 的 moment,只需要上台看镜头笑一个就可以了,机会仅有一个不要搞砸。我就是这么叛逆不听话的野孩子。

而且这个上台握手的照片我是花了一百块钱买下来的,他们会洗出来寄回我家。结果隔一天回来诗巫收到 email 的时候看到照片笑到岔气,他妈的就这样浪费了一百块钱,还把我拍得有够黑,以下放上来让大家欣赏一下。

大概是顿悟到毕业了这一辈你就一直工作到死的觉醒吧

还好这一张算可以见人,只是领带的部分不好看,但这个应该可以挂墙上

然后典礼结束大家就到处拍照。以前我来参加我 buddy 们的毕业典礼,这次终于轮到我了,心情是有点五味杂陈,因为说真的很开心但是有点尴尬哈哈哈,天气很热很不好意思他们晒太阳来找我。但看他们百折不挠就是为了带一颗包菜来给我拍照,我就知道哎呀这些 Buddy 真的跟我一样很废,有朝一日一定可以学有所成一统天下。

始于包菜,终于包菜,有始有终

这个 Buddy 一看就知道孺子可教也

其实出席毕业典礼你以为很重要咩,花那么多钱搞那么多就是为了来一个礼堂坐等几个小时然后上个三十秒的台握手拍照咩,当然不是啦,来出席毕业典礼都是来看看朋友的啦。

毕业两年,工作差不多一年,在同一家医院工作就还好;在不一样的地方打工的话,就几乎不可能再和同学朋友们见面,所以毕业典礼是一个千载难逢可以来和朋友见面,放松吹水的好机会。

两年没见,除了明显多了几份工作的疲态,其实大家人都好好,没什么变化。当然心态方面肯定跟之前比较不一样,毕竟真正踏入社会经过一番洗礼,人多多少少都会思考前方,或是改变策略,或是弃暗投明,或是按兵不动,或是勇敢前行。但其实都不重要,大家聚在一起就是要回味昔日快乐的时光,顺便分享近况,抱怨工作的辛苦,吐槽同事、老板、旧情人、新伴侣等等。

我们和大家分开的这两年,有些人结婚,有些人分手,有些人怀孕,有些人拍拖,有些人辞职,还好没有人死掉。社交媒体其实把我们拉得很近,大家都懂彼此大概大概有什么变化,但我们就是需要这种一起坐下来聊天一起开怀大笑的时光,让我们在机械式的繁杂工作环境中走出来后,还可以发现其实我们还是一个需要正常聊天正常生活的人。

或许这才是这趟旅途真正的意义吧。

欸还有很多照片太忙了没有收集没有整理,下次再放上来让大家欣赏。就酱。


Saturday, 9 July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 UNIMAS Convocation 上

还是要感谢 posting leader 佛心给了我连续五天的假期,让我可以飞来飞去办些毕业典礼的事。

Off day: 星期六,这个星期走了:92595 步。

忘了之前不懂什么时候 UNIMAS 校方为我们 2020 Covid 那一届的准毕业生举办一场线上的毕业典礼,那时候短短的好像一小时,都是提前录制的大人物致辞,然后就播出长长的毕业生名单,像电影结束后的字幕一样,宣告我们多年的大学生涯像电影一样结束了。听起来感觉有点诗意,但其实很马虎,一点诚意都没有,根本就很敷衍。

后来武汉肺炎受控了,2021 届就在新常态下重新举办实体毕业典礼,可以在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带着口罩上台领取毕业证书。这就让 2020 届毕业生一整个就不爽了,很多人都在校方的官方面子书还有 confession page 嚷嚷,到最后校方为了补偿这一届的毕业生,竟然就催生出这一次的追加毕业典礼,让一众毕业两年的校友们得以重返校园再毕业一次,当然也间接承认那一次的线上毕业典礼真的很烂。

但是没关系,有办就好,皆大欢喜,大日子就定予6月29日。我也可以一圆妈妈要看孩子毕业穿毕业袍拍毕业照的心愿,毕竟之前毕业之时正值武汉肺炎第二波浪潮,本来就预计不会有毕业典礼,就算有也会极力劝说风险太大不好出席。一年多来她时不时就碎碎念问怎么没有毕业典礼,我都一直宣导“不需要毕业典礼”这个理念敷衍过去。结果,武汉肺炎差不多要过去了,毕业典礼也死灰复燃,我当然也要行动一下让妈妈不留遗憾。

几个月前一收到风,自己本来先计划说可以在六月头先下古晋领取毕业袍,然后六月中旬择日回槟城拍毕业照,六月尾再回古晋出席毕业典礼。结果竟然只允许毕业生在典礼前后一个礼拜租借和归还毕业袍,让要带着毕业袍回家拍照的我只能改变原先跨足整个月的计划,硬生生缩成短短几天。

对妈妈来说,其实出席毕业典礼并不是很重要,毕竟已参观过校园,也参观过古晋,旧地重游对她来说显然不比拍一个有象征性和纪念性的毕业照和全家福来得更重要。或许是每次去亲戚友人的家看到墙上挂着别人家的毕业照和全家福,自己也盼望家里有类似的照片吧。所以更是在我一宣称要回家拍毕业照就直接找了一家照相馆订了日期等我回来,效率之快让我措手不及。

所以我的五天假期行程就是先飞古晋领取我的毕业袍,然后飞回槟城拍毕业照,然后飞回古晋参加毕业典礼,再飞回诗巫,想想就有点累呵呵。但还是按捺不住可以回家的快乐心情,尤其是看到机场变热闹了,那种感觉跟肺炎肆虐时的一片萧条是不一样的。

话说在照相馆专业的摄影棚拍照还真价格不菲,我的配套才六张照片就要价五六百块钱,专业的价钱就是不一样。然后全家人盛装打扮去拍照,就好像去喝喜酒一样很开心。

我觉得最开心的莫过于爸爸答应妈妈要一起去照相馆拍儿子的毕业照,毕竟直到去年两父子的关系还是蛮僵硬的,在武汉肺炎期间爸爸甚至还落下狠话说叫我不用回家了,呵呵那个时候确实被大学隔离在 Samarahan 回不了家,但现在两父子当然也已经算是冰释前嫌。

原本以为去照相馆拍照就拍那几张照片就结束了,哪里知道摄影师不懂在 high 什么,就是一直叫你换 pose,换角度,换站位,拍了几十张,竟然拍了两个小时。正当以为全部照片都可以带回家,才发现不管拍多少张,最后也是要跟回配套走,就只能选六张自己喜欢的带走,其中两张可以洗出来放上相框,就像别人家一样的毕业照挂在墙上。

还好最后我们自己偷拍了几张做纪念,剩下的就当作是花了五六百块钱,怎样也要让摄影师累一下才比较划算。以下一堆就是我觉得“毕业照本来就应该这样拍”的照片。请大家慢慢欣赏我们高颜值的一家哈哈哈。

其实这些书架上的书都是假的,当然是假的,
他妈的摄影棚要是有本事弄来真书他们倒不如去开图书馆

摄影师要我掌握全球

我就调皮转给他看,我这叫做玩转全球

必须要有的招牌动作,这是我唯一找到的真书,是一本药剂的课本
摄影棚老板可能以前是一个药剂师

很多人说我爸很帅

恶心的妹妹和可爱的我

我妈为了这个拍摄活动还去弄了头发,请化妆师化妆,
希望摄影师拍好看一点,不要浪费她的钱

这个是一张用化妆室的镜子反射拍的 wefie,这个 caption 也太详细了吧

不管活到几岁都是他们的宝

所以我回槟城的 agenda 就这样,也没有什么特别活动,就借一个机会回家顺便休息一下。

接下来下篇就带大家看 UNIMAS 的毕业典礼。


Wednesday, 22 June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新的轮班制

由于人手不够,为了让大家更舒服地工作,也让 leader 更好排时间表,我们换了一个新的 shift schedule,也就是新的轮班制。

Off day: 星期二,这个星期走了:58195 步。

原本的轮班制有三个班次。第一个是早班,即早上7点到下午5点;第二个是长早班,即早上7点到晚上9点;第三个是夜班,即晚上8点至隔天完成所有该做的事情才可以回家。

现在的轮班制就只有两个班次,一个早班,一个晚班,时间就是7点至7点,早班就会在傍晚七点交班,晚班就会在隔天早上七点交班。但新的轮班制偶尔会需要连续几个晚上都上back-to-back夜班,比如说夜班在隔天早上交班后,当天傍晚又回来上夜班,旧的轮班制则为夜班在隔天交班后就直接休息一整天。

Houseman 一个星期工作时限是60个小时上下,但60个小时当然就是纸面上的工作时长,实际上我们每天都会比较早来开工,通常也都无法准时下班。但在新的轮班制由于每天工作12个小时,所以以一个星期工作时限60个小时来算的话,一个星期就只需要五个工作日,算起来虽然时长还是一样,但听起来就感觉比较爽。

旧的轮班制普遍上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早班的人总是无法在下午5点准时放工回家,毕竟病房里现在就只有一个 Houseman,肯定要花更多时间做本来就应该交由几人一起完成的工作。有时候甚至忙到长早班的放工时间到了都还有一堆未完成事项。

大多上早班的时候,大家总会在临近放工的时间就望钟兴叹,今天要准时回家的 KPI 又再度泡汤了,被迫 OT 来完成工作,避免把大便丢给夜班或者明天的同事。但问题是 OT 是没有 OT 工钱拿的,也就是说假设你每一天都超时工作三四个小时,一个星期就差不多当了二十到三十多个小时的免费劳工,这些都当作是你毫无条件奉献给政府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对我来说,我痛恨无法准时放工,每每下午四点多看着手头上还有那么多东西没有完成,就倒吸一口凉气,有时候心情不好脾气就会来了,就会一边工作一边碎碎念,偶尔会发泄在 case note 上,大力拍打在桌上,有好几次护士看我这样都傻眼,还以为我发什么神经。没事,只是不爽不能准时放工而已。

所以现在换了新的时间表也有两个星期了,大家都在适应新的轮班制。我个人是蛮喜欢的。毕竟本来5点的放工时间,多了两个小时的缓冲时间,KPI 的愿景比较容易达成,也比较少发脾气。虽然听起来像是朝三暮四故事里的猴子,但我倒是乐意被时间概念欺骗一下自己,做一个快乐的猴子。

而且一个星期只是五个工作天,就像我前面说的,时长还是一样,反而平均每一天要工作更长时间,但比较少工作天听起来还是爽,又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朝三暮四故事。

比较无法习惯的是背靠背的夜班制,比较不懂得拿捏那个休息时间。通常夜班回家就是倒头大睡,睡到不明不白有时候就到傍晚了。但如果傍晚又要回去上班,就要掌握休息的时间,还要保持睡眠品质,这样的话夜班工作才比较有精神。

但我最近夜班都很烧,近几个礼拜平均一个晚上都会 admit 十个病人,就是平均几乎每小时都有新的病人进来,忙到我生无可恋,每每我一上班整个病房就会被我填满,真对不起我早班的同事们,希望这一波后 Gawai 和 Raya 的病人潮可以尽快结束,让我们的日子好过一些。

下个星期就有新的 junior 进来,Sibu 开了130个席位,只有区区6人进来,这种人手不够的窘境,我都不知道要如何期待这六个人来救我们,还是算了吧。所以当医生不够人手的时候,你就只能祈祷说不要有太多的病人进来了。


Friday, 10 June 2022

老黄影评:Top Gun Mavericks

想介绍一下 Top Gun Mavericks,最近刚上映的电影,也是最近几年我觉得其中最好看的“非漫威”、“非英雄”类的商业片。

认识我的人这都知道,我一向来不是这类电影的爱好者,这种电影通常被标签为爽片,是演员和特效比故事还要重要的商业片,通常看了你会觉得很爽虽然不知道到底在演三小。我相信很多人就是愿意花钱去看两个小时的爽片,看爆破,看特效,看帅哥美女,就会觉得很值回票价,就算那部片整体真的很烂。

但这部片不一样,因为有阿汤哥。有阿汤哥就是强,你看《不可能的任务》系列拍得那么好。其实我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有看阿汤哥的电影,发现都拍得很高质感,感觉有阿汤哥就好像注入一点灵魂,整部电影都会有那种 Tom Cruise-esque 的感觉。

当然这部片也一样,虽然没有看过二十年前的第一部,所以这部续集对一些情节和人物关系感觉有点晃头晃脑,但整体来看还是很爽。上一次看商业片有这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是金牌特务 Kingsman 第一集的时候。

当然这部戏的高潮一定是最后面的出任务和打斗的场面,真的有那股紧张的感觉,整个屁股都缩起来的那种。不像有些爽片,尤其是成龙的那种,打来打去一点都不紧张,好像在开玩笑一样。

整体来说阳刚味很重,男生应该都会喜欢,有飞机有导弹有帅哥美女养眼肌肉。这种军训类的电影其实还蛮难拍到这种感觉的,正如我所说上一回有这种 feel 是看 Kingsman 的时候,Eggsy 从应征、考核、训练到最后出任务,可以看到就是一种成长的感觉,这种 character development 的元素真的很重要,Top Gun Mavericks 也是差不多。

其他让人很爽觉得很热血的情节还有他们的飞行画面,那种驾着飞机在空中翱翔几乎是每个男孩的梦想吧。而且戏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代号,还有自己的飞行头盔,上面有自己的代号和不同的图案,真的很酷炫,看到我都想买,但暂时还找不到。


但我最开心还是可以在古晋看这部电影,因为有很多场面真的只有专业戏院才可以 hold 得住那个画面和音响。诗巫的礼堂就算了。

但我还是觉得马来西亚电影局需要检讨一下,covid 期间不让小孩子进入戏院的规则在后 covid 时代应该也适用。尤其那些小过十岁没有自制能力的小孩子应该永远要被拒于门外。

Top Gun Mavericks 这类电影根本就不是适合小孩子进来的电影看。那些比较不会想的爸爸妈妈可不可以不要因为你要看这部电影,所以被迫把孩子也一并带进来,因为其实把孩子交给保姆照顾还可以省下孩子的戏票钱。好过在戏院里不断跑来跑去还一直发出奇怪的叫声,其实非常影响其他人的观影体验。

下一次我也要闯进卡通电影的场,然后跑来跑去,疯狂讲电话,把电话屏幕开亮亮影响你们这些死屁孩。


Saturday, 4 June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 我对古晋的情意结

每隔一段时间,都想逃离诗巫,尤其当工作量越来越大,人手调动越来越紧,就真的只想离开这里去另外一个地方透气。

Off day: 星期五,这个星期走了:87979 步。

所以就很任性飞来了古晋,最后一分钟的决定,最后一分钟订的机票,最后一分钟订的 Airbnb,然后早上七点醒来赶七点半 boarding 的班机,行李也都是混乱中收拾的,差点就因为自己睡迟 miss 掉飞机,还好每每这种危急时刻都遇上了赛车手级别的 Grab 司机,火速把我送到机场。

以前听过人家说:人们消费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爽!我觉得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有错,我就是逞一时之爽,然后就上了飞机屁颠屁颠来了古晋。

但我这次来古晋很特别,就没有特别的行程,随心所欲,就像如果我是在古晋打工的话我 off day 会去的地方一样。

刚下飞机就直接去以前 UNIMAS 宿舍后方的游泳池游泳,呵呵大老远搭飞机飞来古晋游泳,听起来就很智障。但我想如果我真的在古晋打工,这或许就是我每个星期 off day 的 routine 了吧。

游泳后去跟 Buddy 借车,然后就去附近的 Aeon 逛商场,逛书店,然后吃个 Sibu 吃不到的午餐。吃饱饱后就去 Check in Airbnb,节奏掌握得刚刚好。

然后下午就去真正的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唉讲到这个就又要吐槽诗巫的电影院,那个根本就是礼堂好吗。像 Top Gun Mavericks 这种视觉听觉效果都很震撼的高级爽片,我可不能够去那种廉价的戏院浪费钱浪费时间。拿诗巫的戏院来比较,古晋的 GSC 再烂都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看完电影就有回到以前一个星期一部电影的那种感觉,但现在的戏票真的好贵。

看完电影回家睡一觉,然后就等沙包妏下班去吃晚餐,就这样过完了一个充实的 off day。其实在我心中的 Off day 本来就应该这样子过啊,所以就算我工作到再累,我也愿意飞来古晋玩。总好过在诗巫,什么地方都不好玩,什么东西都不好吃,只能躲在房里看 Netflix 和 YouTube 而已。

好吧,这样子写起来感觉就不是 houseman 周记,而是 houseman 日记了。但在机场写部落格的感觉还蛮爽的,有那种游牧 blogger 的感觉。

我算是很念旧的人吧,其实每每回来古晋都往一样的地方跑,或许真的是习惯了这些地方,都不想去其他的地方玩了。就像这一次回来走 “Off day 我会去的地方”这个路线,基本上也是以前我学生时期也常常会跑的地方。

但也让我再次深深感到遗憾,为何当初做错了选择。楚二曾劝说:一直活在后悔中也不是办法,倒不如接受它可能会过得开心一点。但我就是难以释怀,因为我清楚知道,如果我在古晋做 houseman 或许我会比现在更快乐吧。


Houseman 周记 之 我的病人死了

这个是上个星期漏写的,现在才补回去。

Off day: 星期一,这个星期走了:54534 步。

上个星期 Off day 是星期一,基本上就没什么好写的,想说可以等哪一天比较有空就补写,结果一连就是好多个 PM shift 和本来是 AM 变成的 PM shift,所以就拖到了今天。

上个星期我有两个病人死掉,想不到我自称“我的 shift 不会有病人死掉”的金身还是在工作了一个多月后就破了,但也撑到了那么久,连我的 on call MO 发现我在 medical posting 那么久从来没有 pronounce 过 death 感到有点啧啧称奇。

宣告死亡绝对不是像电视机里一样随便念一个时间那么草率,最重要的还是要确定病人是不是真的死掉才可以宣告死亡。要不然一切尘埃落定要封棺下葬的时候病人突然间敲打棺木保证连和尚还是牧师都会被吓死。

要确认死亡,要检查心跳,脉搏,呼吸,瞳孔,反应,还有要确保检测心率的机器出现 flatline, 没有任何心跳反应,最后才可以宣告死亡,是一个不难,但很严谨的工作。

第一个死掉的老阿姨是我不认识的病人,本来就垂死边缘,没有记错的话是严重的肺炎,临死前都在使用呼吸辅助器,就在我夜班一开始的时候感觉就不是很对劲,血压越来越低,然后很快的就过世了。没有急救,因为已经 DNR 了。

在医学术语上有一个Short form 叫 DNR 也就是 do not resuscitate 不急救的意思。通常如果病人病入膏肓年纪很大,视情况而定,医生可能会和病人家属商讨 DNR 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一旦家属同意 DNR,要是病人情况恶化,我们不再施予急救,而是让病人跟随天命离去。

因为就算急救回来,病人也撑不了多久。而且有时候太严重年纪太大的病人,急救了也不一定成功,反而还会加深病人的痛苦。一些急救的动作如 CPR 和插管对病人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痛楚。

另一个死掉的病人是一个喝杀虫剂自杀的女士,死因为 paraquat poisoning,就喝杀虫剂中毒导致多重器官衰竭然后过世的一个家庭悲剧。

刚从急诊室推进来的时候就已经需要紧急洗肾,但洗肾也只是买一个希望,通常这种 paraquat poisoning 的 case 十个里面应该只有一个会存活,就算捡回一条命后遗症也是跟随着一辈子,算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那种。

结果洗肾了隔日情况还是无法避免地恶化了,一开始是呼吸困难,然后精神恍惚,到后来只能大口大口喘气,一整天下来完全没有尿液,显然肾功能完全损毁。这个由我 admit 进来的病人,我亲自宣告了死亡。

无独有偶的是,两个病人都是同一张病床,也是没有急救,相近的死亡时间,只是不同日子。

宣告死亡后,我必须郑重地宣布给病人家属知道病人已经死亡,不可带有一丝含糊,不能让他们依然抱有希望。看着病人家属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跟死者说最后的几句话,我感觉有点心酸,不忍直视,只能离开继续做我其他的事。

可能别人会觉得我们这些医护人员是否因为工作久了,面对病人的死亡是那么的麻木不仁。其实不然,我们还是会尽量拯救病人,能救活的当然还是要救回来,但死亡终究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有时候到了一定的时期你还是得顺应自然,让病人离去。

对于不幸死亡的病人,我们还是可以提供我们可以做的东西,比如说最简单的就是允许家人们在探访时间外来看死人最后一面,那是我们可以,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对人类来说,死亡是未知,是可怕的。我们对在我们手下死掉的病人充满敬意,也感谢病人让我们学习,并希望病人可以通过死亡永远离开痛苦。但对系统来说,死亡只是一个替换的过程,系统不允许你花时间为死者默哀,因为死者的床还需要换上一个新的病人。

所以说你躺在医院的那张床,你永远不知道上面到底死过多少人。



Wednesday, 25 May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 Thinking process

记得以前求学时期,有一个妇产科的缅甸教授总会自豪地传授我们他的 thinking process。我们总会拿他 thinking process 这个名言来开玩笑,但想不到我现在竟然用上了。

Off day: 星期日,这个星期走了:69584 步。

踏入内科一个月多,还是很难适应这里的节奏。但不管工作多么艰辛,我都很清楚我来这里的一个重要目标,那就是要搞清楚做 medical 的人他们的 thinking process 是什么。

其实每一个部门处理案件的思路都大不相同,因为本身看的东西不一样,大局观不一样,所 focus 的东西就不一样,行事动机就有所不同。

内科和外科不一样之处,就是外科很直接,一言不合就切嘛,不需要想那么多;内科反而很隐晦,很多时候你好像知道病人发生什么事,但你却说不上来,因为会造成病人这种情况的疾病有点多,需要慢慢去侦察,去排除,去确认,才可以得到最终的 diagnosis。

我的学习目标就是要了解他们的思路:如何通过侦察、排除和确认来诊断病人的疾病然后开始计划并执行治疗目标。

经过几个礼拜的观察,我发现到他们的思路其实还蛮有趣的,很多时候会通过自己与众不同的第六感去做 clinical judgement,但每个人几乎都有一个既定的演算法 algorithm。

怎么说呢,就是你看到症状 A,那你就要做 B 和 C 这些 investigation 来调查,看看会不会是 D 还是 E,如果是 D,那你就要做 F,但如果是 E,你就要做 G 等等以此类推。这些演算法其实很死板的,因为你会看到那个 pattern,而且每个人都在做一样的东西,万变不离其宗。

但有趣的是,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病人一个细微的变化,有些人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有些人就可能觉得那个是一个 clue,然后就会因为产生新的想法而乖离一开始的 algorithm,比如说 order 不一样的 investigation,或者突然要做什么奇怪的 scan,那我就会开始研究为什么突然偏离了原本的轨道,去了解他的 thinking process。

我觉得 medical 最好玩的地方在于很多事情的不确定性。当一个 case diagnosis 不是那么 clear cut 的时候,医生为了表示安全,会提出一些 differential diagnosis,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不一定是疾病 A,它也可能是疾病 B, C, D,这除了不限制我们的思路外,更重要的是我们为自己保留一个说法,不说死那就是疾病 A。

这个时候 thinking process 就及其重要了,因为你要如何说服自己那就是疾病 A,而不是疾病 B, C 或 D,就需要进行一些 investigation 了。一些 investigation 是针对 A,一些 investigation 是针对 B,一些 investigation 是针对 C,我们可以通过排除法来找出最接近的答案,也可以通过确认法来肯定我们的答案。

但很多时候当你还没有确定诊断一个疾病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在治疗病人了。这就来到了 thinking process 的最后一环,也是最令我大开眼界的,就是如何治疗,治疗多久,和治疗目标。

如何诊断只是前菜,重头戏是如何治疗。其实我的学习方向一直都有点本末倒置,我一直认为如何诊断比较重要,因为普遍认为诊断了才开始治疗。但其实很多时候,还没诊断就已经开始治疗,而且在内科诊断不出的疾病不胜枚举,不管你生什么病,病人对治疗产生良好反应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从观察中,我觉得老板们看病人的想法都是以终为始,病人才刚踏进来,他们就已经开始琢磨,从如何通过排除确认进行诊断,到诊断后开始治疗,到完成治疗目标允许出院,到后续复诊和观察,几乎一气呵成。

治疗方面涵盖的部分真的很广,除了要对症下药,还要给予正确的剂量,有些顽疾还要吃上同一类别但两三种药物。剂量太多太少需要慢慢调整,但也不可忽视多重药物的副作用,有时候还要增加药物抵抗副作用。我觉得他们可以做到治疗时期同时兼顾到药物有效程度、副作用,加上剂量的调整和服用的时长,真的是面面俱到。

但有时候就是会有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出现,比如说病人对原先的治疗起不了作用,或出现了新的问题。那他们就会开始反思会是治疗的问题吗,还是一开始从诊断开始就走错了方向。思路可能又会回到起点从头来过,或者从中杀出新的想法,或是更改剂量,或是更改药物,要不然就布置新的 investigations 来寻找新的答案。

总括来说,他们的 thinking process 都会以最简单的 algorithm 为骨架,然后从病人身上的 clue 去编造自己的架构,从而延伸出 differential diagnosis,并从中规划 investigation,接着就开始治疗,针对病人的反应去调整剂量、药物甚至调查方向。

一切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并不会死板,其实跟我们以前读书时期所学习到的东西很像,但我们从来都没有真正运用过,来到内科这个部门看到这些似曾相似但可以身临其境,让我脑洞大开,终于可以实践以前所学习到的东西。

虽然很累,但有时候玩脑力激荡跟疾病斗智斗勇还蛮开心的。


Tuesday, 24 May 2022

乱写 之怀念读书的生活

最近不懂是不是工作到要死掉了,一直会有回光返照的现象,时不时就会回想起以前读书时期的快乐时光,又或是看到医院后方以前我们 UNIMAS 大三时学习的店屋,就会睹物思人,想起很多和朋友一起上课一起玩闹的惬意生活。

学生的生活真是无忧无虑,尤其还拿着奖学金根本就不愁吃穿。每一天上完课回家就读书,周末或空闲时间可以出去玩,情侣之前更是形影不离每天腻在一起。生活节奏完全就是自己掌握,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除了功课偶尔要交,考试要记得温习读书,其他时间根本不会有人一直提醒你要做这个那个,一切自我掌控自由发挥。

那是我一直都在想往的生活,没有高速飞起的生活节奏,没有堆积如山的工作量,没有无止尽的待完成事项,没有不停作响的手机讯息铃声。一切随心所欲,上班时间到我就去上班,下班时间到我就下班,每天有充分的时间给你进行休闲活动,可以做额外的学习,每个星期有周末给你休息,偶尔还有假日可以出去玩。

但这些都是空想,一切都在我开始上班后成为空想。矛盾的是,以前总想着快点结束学习生涯早日踏入社会,追求着现在看起来依旧遥不可及的梦想,但现在开始工作了却无比怀念读书的生活,毕竟读书的生活,你就只需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读书。

但踏入社会后,有好多责任感开始接踵而来,更让人悄然觉得压力山大的是,越来越多朋友开始求婚成功,举行婚礼,买车买房,甚至怀孕生子,尤其是这几天的五二零求婚成功事件更是多不胜数,IG 上到处都是羡煞旁人的 Yes I do,闪闪发光的戒指看得我眼花缭乱。男人们为了省一份礼物还真是精打细算卯足了劲硬要在这种节日求婚成功就是了。

当然我作为孤独风中一匹狼目前是不受影响,但也不得不让我省思,哦靠北我也来到了需要成家立业的适婚年龄,还好老爸老妈应该也看开他们的儿子有点难度,所以还没有开始催鸡。换做是他们的年代,这种年龄三年抱两感觉也是很稀松平常的事。一两年前我中学同届的华乐指挥老邓毫无预警官宣生下麟子一名,大家都觉得好像有点太早,现在想起来感觉大家好像才是迟了的那个吧。

工作都忙得不可开交了,还要经营恋情,准备求婚,存钱买房,造人生子,有些人还有精力继续深造,对我来说即使来到了应该要做这些东西的年龄,但感觉还是很遥不可及啊。想想下,还是读书的生活好。


Sunday, 22 May 2022

乱写 之难得忙里偷闲

星期六的 post night,星期日的 off,下个星期一的 off,星期二的 public holiday claim,星期三的 on night,突如其来的满四天连假。事先没有和 leader 沟通好,早知道有这么一个连假,早就飞去古晋玩耍了。

目前有在做一个实验,如果同样一个星期两三天的假期,到底是连假好,还是分隔拿比较好。连假就可能星期一二三休息,然后四五六日就工作,隔着拿的话,就是星期一假期,星期二工作,星期三再假期,星期四工作这样以此类推。

当然,你可以发现到,我就是有那个“星期一不要去上班”的执念,已经差不多连续四五个星期都跟安排时间表的 leader 请求了星期一不上班,因为自己经历过星期一工作的残念,如果可以的话都选择不要在星期一上班。

星期一就是那种每个病人都要拿血,很多周末都搁置着的 referrals 和 scan 都要在星期一执行,也就是说星期一的工作量往往都会是平常的两倍。经历过一次就不敢恭维,宁可厚着脸皮去拜托 leader 给我安排,也不要知难而上给自己带来这么多麻烦。

当然这些都是老调重弹的“人手不够”所带来的后遗症。因为人手太少,工作量越来越大,大家工作到越发意兴阑珊,没有动力,就如一只行尸走肉的医生在执行着老板的指令。只有工作,没有学习,这种环境下不管你工作了多久都无法成长,以后跟同辈的竞争也只会落后。如果不是那该死的钱,我他妈的早就递上辞职信。

这些都是废话,我几乎每一篇都不厌其烦地碎碎念。但有一刻我真的觉得这些东西都不应该只是碎碎念而已,而是必然要改变的,那一刻就是我的右手手腕的旧伤又频繁地复发了。

我也不知道是工作操劳,还是积累已久的爆发,只是发现最近旧患复发得很频密,几乎是两三天就复发一次的节奏,痛到我连裤子都穿不上,门把都无法转,刷牙都抓不好牙刷的那种,还得挂急诊吃止痛药才能够继续工作。

一个晚上吞三颗止痛药,连带冰敷,隔一天也才恢复八成,然后当天继续工作到傍晚,那阵痛楚又回来了。日复一日这样,直到有假日才会比较好。止痛药也不是吃普通的 panadol 那种,而是要服用吗啡类的止痛药才比较有效,当然目前还只是用最弱的 tramadol 而已,只是那个副作用很狂,就是一直睡,工作的时候偶尔还会昏眩,搞到我都不敢随便乱用。

右手是我的惯用手,一般上日常活动使用右手的比重很大,包括抽血、写字这些基本功,所以无法正常使用右手让我如同废人一般,所以因为自身的残障,我意识到如果这些人事安排短期内无法改变,我的右手迟早会真的伤到废掉,堪比运动员韧带撕裂、跟腱断裂那种毁生涯的伤势。

所以我就开始请假。厉害吧,我铺垫那么久,就是为了 callback 我所进行的试验。

回到我一开始所说的,一个星期内给你三天的假期可以直接一起拿,也可以分开拿,到底哪一个比较好呢。当然,以我的案例,我其实还蛮享受分开拿的,因为我的手一旦受了伤,也可以有一天的时间可以养伤恢复。但坏处就是你的假日就只是纯休息,做不了其他东西,也不能有什么计划,一天下来要出远门也嫌时间太短太仓促,重点我还是一个懒惰的宅男。

所以有时候如果你要去玩,就必须拿连假了。但拿连假也有前提风险,就是可能你假期放太多,就会不想回去上班,你的内心就会纠结,会有一种念头要不要干脆辞职算了等等。但是通常都是短暂的想法,因为我们终究败给社会。

不过之前我有试过拿几天的假期,就会因为以为自己有很多时间,所以就什么都没做浪费掉了。所以我会建议如果拿比较长的假期,就必须出去玩,这样的话你就会在赶行程赶飞机的时候有那种肾上激素上升的刺激感,从而使你觉得你的假期过得很实用很充实。

就这样吧,这种废话读多了也没什么营养。


Monday, 16 May 2022

乱写 之医疗界的恶性循环

槟城中央医院实习医生跳楼事件好像平息了。

正如我所料,马来西亚人就是这么善忘,事件发酵一轮,最多也只是两个星期,大家就会因为周遭繁忙的人事物而逐渐遗忘他们曾经在社交媒体上义愤填膺热烈评论的事情。

但这一次在社交媒体上有团体主动为实习医生发声,还搞一些 confession 屌臭那些臭名昭彰,专门欺负实习医生的可恶上司。有些医生甚至被网友肉搜,前途或许会因为这一轮这么粗而蒙上一些阴影,但不管怎样,只希望那些曾经欺负人的上司可以洗心革面,那些继续犯错的人迟早罪有应得。

不过说真的,那些在confession page上广传的霸凌故事是否会影响到被点名的可恶上司就不得而知了,毕竟霸凌文化根深蒂固,要一夕之间斩草除根绝非易事,而且说不定被点名的人或许压根儿对这些霸凌故事一丁点印象都没有。

那些专科医生,每天看那么多病人,每天有不一样的实习医生为他们工作,他们怎么可能记得每一个实习医生。就好比我有几个同事刚踏入新的部门就去跟专科医生自我介绍,专科医生却直接泼冷水说其实不需要来自我介绍,反正过后也不会记得,只要把工作做好就可以了。

乍听之下可能觉得专科医生很串,但事实上也的确记不了那么多人,除非你特别优秀,或者特别烂。我们实习医生每四个月就换一个部门,但那些专科医生就一直呆在那个部门,实习医生不停进进出出,小医院可能每一批四五人,大医院可能一批就十几二十人,可以认得你是该部门的实习医生已经很不错了,别遑论要记得每一个人是谁。

所以可能发生一些事情骂骂几下说了一些难听的话,这些人根本就不会记得,有一天被人挖出来爆料了可能才晓得哎呀当初说话语气可能太重伤了一些人。

其实我说这些也不是要为那些可恶的医生洗白,我只是觉得可能欺负人的人每天都可能欺负很多人,他们也不会记得那么多;但相反的被欺负的人你肯定会对这些事情铭记于心难以忘怀。我觉得作为上司就算你不记得我们也不可以从言语上行动上霸凌我们,毕竟我们可是会记得的。

作为还在学习的实习医生,我们犯错的机会肯定会很高,要不然我们也不会叫实习医生。对我来说,犯错的时候被骂是应该的,我不抗拒也不介意因为犯错被责骂,很多时候越严厉的责备表示说越不可以犯下这样的错。如果你被纵容犯错反而很难从中汲取教训,无法好好从错误中学习。

但这毕竟是一个专业,我们需要从错误中正确学习,也恳请老板们对事不对人,可以在责骂的当儿也从中给予指导,而不是骂骂咧咧训完祖宗十八代,也不是言语中恶意中伤或恐吓威胁我们,构成霸凌行为。

因为作为实习医生,我们学习的不只是怎么医好病人,同时也很容易在环境中耳濡目染,上司霸凌下属,很容易养成也爱霸凌下属的下属,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绝对不是我们在医疗界愿意看到的。


Monday, 9 May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对抗恶势力

正如刘德华在《寒战》里说的:非常时期,就要用非常手段。

Off day: 星期一,这个星期走了:86666 步。

上个星期提到的槟城中央医院的实习医生自杀案件,引起业界对霸凌的极大关注。其实早就应该关注了,之前应该是还死不够多人,所以大家不是很 care。

但这次让整起事件发酵得更厉害的是,社交媒体上出现了类似 confession 的 page,让很多被霸凌过的实习医生匿名讲故事。一下子当然就火了,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关注,纷纷要求政府相关部门正视业内的霸凌事件,因为众多受害者的匿名申诉正告诉我们,霸凌不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而是一个积累已久根深蒂固的业界文化。

但很多人会说网络不应该是一个你用来投诉的地方,我们有正当的管道让你发声。不过很遗憾的是,这些管道都只是美其名的摆设,没有实际用途,对受害者的投诉充耳不闻。受害者们求助无门的时候,就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自己吃。

其实很多都碍于霸凌者位高权重能够掌控被害者的实习分数或成绩因而作罢,日以继夜默默承受着言语或肢体上的霸凌,直到离开该部门为止。有权有势的人,我们小人物实在招惹不起啊。有些承受不了的可能憋出精神疾病,有的选择辞职,甚至了结自己的生命,枉费花了那么多钱读了那么多年,苦尽甘来当上医生,但却因为一个人渣毁掉自己的一生。

正因为如此,有些被害者按捺不住,终于升级成为网络战。吹哨者开始出现,在网路上匿名爆料不怕被秋后算账,可以直接点名加害者,诉说那些曾经不为人知,藏在心底许久的秘密。但每天打开社交媒体读着这些同事的遭遇,除了深表同情和痛心,或感同身受,我们真的什么都做不了。

不过至少现在业界风声鹤唳,个个人心惶惶,那些有自知之明的人,或许都提心吊胆,彻夜难眠,深怕自己在网络上被吹哨者点名。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啦,这些曾经霸凌别人的人,就算这一次可以逃过一劫,但总有一天应该也会给天收。

不过以马来西亚的文化,你以为被点名就会声名全毁,无地自容,事业崩盘吗。你看我们马来西亚之光 Ah Jib Gor,犯下滔天大罪,依然可以只手遮天,就算不当首相,还可以当我们的老板 bossku,一点也不害臊。我觉得那些被点名的人除了例行公事般象征性被内部调查一下,应该就会没事的了,顶多也是收一两张警告信,最后还是一样可以每天上班,猎捕着下一个受害者。

所以我倒希望卫生部长凯里可以首开先河,有魄力一点,对这种霸凌事件要给予严惩,不要不了了之。至少可以做到杀鸡儆猴的效应,吓一吓那些自以为是无法无天的准医生,还我们实习医生一个公道,也提供我们一个更加友善的工作环境,这样子对病人和医生都会是双赢的局面。

公共卫生体系不应该容许霸凌事件的发生,我们不需要这样的业界文化来让 senior 指导 junior 成为一个更好的医生,因为我相信好好讲好好说总比呼呼喝喝来得有效。公家医疗设施掌管国家健康的命脉,要是我们连医疗人员的身心健康都无法保障,到底我们如何可以建立一个健全的卫生体系来照顾全国人民呢。想必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提问。


Thursday, 5 May 2022

老黄影评:Dr Strange in the Multiverse of Madness

爆满的戏院,没有间隔的座位,川流不息的人潮,鱼贯踏入戏院买票的长长人龙,还有半夜场的电影,国内疫情近乎全面解禁后,我的戏院终于回来了!

虽然人在诗巫,这里的戏院真的有够烂,但是没有鱼,虾也好,好久都没有感受到漫威电影周的戏院狂潮了。上一次看漫威电影要人挤人的时候应该还是疫情前的 Infinity Wars,一转眼两年就这样过去了。

今天要赶上潮流,讲一下最新的漫威电影 Dr Strange in the Multiverse of Madness。昨天才刚推出就赶快跑去看一下抢头香,也防止被人暴雷。就算我是工作到晚上八九点的 PM shift,也阻止不了我一下班就赶去电影院看电影的热血心情。

接下来我纯粹讲电影观感,尽量不暴雷,但大家还是斟酌阅读。

先说明一下,自己不是什么漫威 hardcore 铁粉,但一直都有在看漫威的电影和电视影集,也很喜欢看台湾 YouTuber 超立方和中国 YouTuber 努力的Lorre 的漫威电视电影解析,所以多少还是有一点斤两。

整体电影观感算不错,大概给个 7.5/10,比中规中矩好很多。个人心中前三名还是 Infinity Wars, Spiderman No Way Home 和 Eternals。

可能解析看太多,对电影期待有点太高,很多被大家盛传的客串如阿汤哥的终极钢铁人、X-men 宇宙的快银,甚至是元宇宙的幻世统统都没有出现,感觉还是有点小失望。

但有如预告所看到的 Illuminati 全员登场如 Fantastic 4 的惊奇先生、X-men 的 Professor X、异人族的蝠王还有佩姬队长,算是还 Okay,只是大家都被 Scarlett Witch 秒杀的那段打斗环节就显得有点太弱。

温馨提醒一下,看这一部 Dr Strange 之前,如果要避免没头没脑从头到尾看不懂的话,建议还是要复习一下第一部 Dr Strange 的电影,还有 Disney+ 上的漫威影集,尤其是 WandaVision 和 What If。WandaVision 将是一个重要的链接,帮助你完全明白 Wanda 也就是 Scarlett Witch 整部电影里变态疯狂的动机。

虽然整部电影可以用“忆子成狂”这四个字的中心思想来完全概括,但其实我觉得贯穿整部电影的主旨是“选择”和“快乐”,当中很重要的提问就包括“当初的选择是否让现在的你快乐”和“你是否会因为快乐而做出选择”。

从前面开始 Dr Strange 出席前女友 Christine 的“爱人结婚了,新郎不是我”的婚礼开始,就有和前女友互相问道:经历了那么多事情和变化,现在的你是否快乐。

到中间 Wanda 尝试穿越到另一个宇宙找寻自己的孩子,也是因为她自己在这个宇宙已经失去了所有,失去了可以让她幸福快乐的幻世,失去了她用幻术捏造出来的快乐生活,还有两个孩子。她选择要去到另外一个宇宙寻找她的孩子,并相信可以在其他宇宙找到快乐。

Wanda 甚至还问起了 Dr Strange,要是有得选择,可以让你穿越到你和 Christine 在一起幸福快乐的宇宙,你愿意吗?多么让人左右为难的选择。

戏里戏外,人生岂不是也是这样。我们不断在人生中为自己做选择,每一个不一样的选择,就会折现出不一样的平行宇宙,有些选择的结果是好的,有些选择的结果是不好的,这可能左右着我们接下来会走的路,也可能因为一个决定改变了我们的人生。

但在人生不一样的阶段,我们难免会做出一些选择,舍弃掉一些东西,然后继续前进。就好比 电影里 Dr Strange 成为了超级英雄,就过着和平常人不一样的生活,就导致了他再也无法和 Christine 再续前缘,两人就此形同陌路,最后爱人结婚了,新郎不是他。

电影不停贯穿着以“选择”这个轴心,来影响“快乐”这个导向。不断提醒着我们,你每做一个决定,都可能会影响接下来的你,或者别人。Wanda 其中一幕就提醒了 Dr Strange,要是当初他没有把时间宝石交给 Thanos,幻世可能就不会死掉,就不会有现在 Scarlett Witch,也不会有消失的五年。呃也不会有这部电影。

但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得衡量大局,难免为了一个最好的结果来做出可能牺牲掉一些人的决定。Dr Strange 也只能回答 Wanda,那是他看了一百四十万个和 Thanos 大战的结果可能性后,认为唯一一个能够击败他的方法。

现实生活中,我们在选择的当下,根本无法像 Dr Strange 一样可以看到选择的结果,我们也只能衡量选择的利弊,并从选择中期望比较好的结果。

我们或许会因为快乐而作出选择,也会因为一些选择而快乐,但同时我们也有可能因为一些选择而后悔或伤心,然后被迫要寻找快乐再做出另一种选择。就好像 Wanda 发狂要找孩子选择要穿越去另外一个宇宙。或者更写实的就是我们,后悔选择了现在的职业,然后现在觉得不开心,想尽办法要离职。

总括来说,人生总有不一样的追求,在作出选择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不要因为选择快乐而迷失自己,纵使有些选择带来不如意的结果,但自己终究还是可以通过另外一个选择来做出改变。


Houseman 周记 之你快乐吗

开斋节快乐!开斋节加劳动节连假真的很爽,Medical 的周末和公共假期虽然你还是要去上班,但工作量会比较少,会比较轻松。

Off day: 星期一,这个星期走了:40354 步。

看一下标题,想起了我的老梗。就是刘备和关羽骑着马在山上跑,跑到悬崖边的时候,关羽大喊:你快勒马!刘备以为关羽问自己快乐吗,就回答:我很快乐!然后,刘备卒。

大家可能以为我要离职了,暂时还没有。目前还是在医院里食物链的最底层做牛做马,最重要是有求必应,老板要什么,我就做什么。

但离职这个词也是经常挂在嘴边,跟妈妈聊天也是一言不合就说他妈的太累了要离职不干了。我妈一开始还会被吓到一下,到后来习惯狼来了也就当作我在嘴炮,看死我就是胆小不敢离职。

没有办法,学医之人就是除了在医院里工作,你他妈的没有其他的一技之长,出去外面应聘你也不知道要跟面试官说你有什么专长,呃我会抽血,我会用听筒听心跳听肺音,我会看病,我当过医生。但我不会写报告、不会看图表、不会看账目、不会写编码方程式、不会用 excel,更可悲的是,我可能连简单的复印机都不一定会用,所以我只能当医生。

不过一直都有在探讨离职这个课题,尤其是每当过年过节,大家出外游玩狂 po 照片和 IG story 的时候,你就会很纳闷并灵魂拷问自己为什么我要选择这一份没有周末、没有假期、没有自由的工作。而且平时还要忍受着那么多人的脾气,长时间忍辱负重,他妈的我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素未谋面一进来就几乎要挂掉的陌生人那条命吗?

搞到其实我有一段时间还蛮抑郁的,有时候周末看到人家去花钱去玩,我一整个就不爽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吧,但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硬着头皮继续工作,可能,就因为,我没有钱吧。呵呵。

甚至自己还潜意识开始不喜欢在周末看人家的 insta story,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我人在诗巫,但我已经知道云顶、槟城、马六甲、新加坡到底有什么好去处了,根本全世界除了你那些当医生的同事都在到处旅游。

全部人都在拍照炫耀给你看,嘲笑你这个没有 life 的医生,被合约、责任、病人的性命道德捆绑在医院里,每天不厌其烦地抽血、绞尽脑汁在地府大闸前和鬼差拼死拼活抢人命,然后每天累死在床上,永远看不到医院外面的太阳。

你看啦,你看啦,槟城中央医院还有一个刚入职不到一个月的实习医生,忍受不了工作的压力结束掉自己的性命。值得吗?你问问你自己。

这种负面的新闻这几年来有增无减,社会不断高喊注意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和身心健康,但都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有人死了就在报纸上、网络上、社交媒体上嚷嚷个几天,然后咧,然后大家就忘记了,等下一个人死掉了我们在老调重弹一下,周而复始,却不会万象更新,因为问题还是一样。

大家只会问你以后要专什么科,却从来没有人问你到底快不快乐。昨天看了最新的漫威电影 Dr Strange Multiverse of Madness,里头的一句话特别有共鸣,就是 Dr Strange 在前女友的婚礼上互相问对方:现在的你快乐吗。意味着你在人生不一样的阶段获得一样东西并失去另外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还会像之前一样快乐吗。

说真的,我也不清楚我现在快不快乐,也不知道要是我离职了我会不会快乐,但我清楚知道虽然医生是我的志愿,也是我梦寐以求的职业,但这从来都不会是我想要的生活。

工作确实越来越累,偶尔就只能苦中作乐,也希望工作上不要有太多的麻烦,可以出门遇到贵人,就已经很好了。


Wednesday, 27 April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真的很累

也不知道是我太差劲还是怎样,但白天一个人要照顾二三十个病人显然就不是一件实际的事情。 想想之前妇产科缺人的时候我一个人 solo gynae ward 才十二个病人我都已经忙到六神无主了,这一回竟然直接越级挑战二三十病人。

Off day: 星期三,这个星期走了:114952 步。

感觉我每一次 tagging 总要嚷嚷,但这一回是真的工作到有心无力。

竟然 tagging 就开始 solo ward,我也是醉了。Tagging 的日子完全没有 senior 在 guide 也就算了,还要我一人扛一个病房,真的很吃不消。

他们说 medical 都是 cubicle base 的,但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 cubicle base 不是一人 cover 一个 cubicle,而是一人 cover 全部 cubicle,也就是说一个人要负责完整个病房的全部病人。

还是老生常谈的“人手不足”,这个我从第一个 posting 就一直在念的问题,但以前在儿科病人不多,junior 可能稍显吃力,但对 senior 来说都还绰绰有余,反而现在在内科,这里庞大的工作量真的把我逼向了极限。

尤其是前天星期一,一整个病房二十多三十个病人,几乎每个人都要在早上抽血,我一个人是要半夜三点就开始去抽腻?还好有热心人士 post night 的 senior 帮帮忙,要不然以我龟速缓慢的抽血速度,我早就在病房当场去世。

然后当天一早还有四个 urgent scan 要我去 radio 申请,全部都没有人准备过,我还要自己打 request form,在 radio MO 面前根本就往死里乱掰,费了不少心力统统讨了回来,算是当天乱七八糟的早上唯一做得好有成就感的东西。

还好老板们人都很好,不会乱骂人,而且有手有脚,主动下手帮忙打杂做一些不在他们范畴内的工作,review 也不需要我做,discharge 也主动帮我写,我就负责 carry out 其他的 plan,分工明确。要不然病人还没有死,我倒是先工作到暴毙被送往停尸房。

果然平时拜祖先都表现诚恳,多亏祖先庇佑,出门遇到贵人,第一天 solo ward 就算忙到很狼狈但还是有惊无险,没有漏掉什么很严重的东西没做。

但第二天 solo ward 整个人就好像那种阳气被吸光的干尸一样在病房里精神涣散行尸走肉,感觉 MO 也觉得我很不行。

中午太累了蛇一下去楼下的 Hospimart 买个面包当午餐,外面突然有人在发羊癫,我手里拿着还没付钱的面包走出去看,当下我真的只想快点走掉,这种突发事件眼不见为净,连个正餐都不能好好吃了,我根本累到有心无力,凭什么还能够上去帮忙。

还好是有其他部门的同事在现场,他们立刻上前帮忙,我眼看也帮不了什么,就默默拿着面包去付钱然后回到自己的病房继续干活。感觉自己如此忙碌工作已经愈发机械化,根本学不到什么,也没有心去思考学习,只想完成任务交差。

虽然工作上不喜欢给人家丢大便,但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感觉什么都不想管了,每一天只想尽快把重要的工作做好,把做不完的工作交班给下一个人,然后就想回家。

我发现自己的适应能力其实很差,而且也很慢热,去到新的环境就是各种无从适应。而且就如上一篇所说,之前在儿科和妇产科太安逸了,一下换成高强度的内科,突然就变得很吃力。

最近的天气也很热,加上庞大的工作量,每天工作从早上五六点到晚上九十点,体力消耗殆尽,连思考的觉得很费力。每一次回家都会有一念之间感到特别沮丧,觉得自己好像很没有用,而且似乎有着无形的压力,自己又开始会半夜莫名惊醒。已经好久都不会半夜惊醒了,竟然因为 tagging 又再度发生。

感觉每一次新的 posting tagging 就很颓废,一整个星期回到自己的房间就只是冲凉睡觉,晒干的衣服也没有时间好好整理,直接丢在床上。连看电子邮件的时间都没有,更遑论追踪新闻时事。

但内科的工作环境很优异,只希望自己可以慢慢适应节奏,至少不会感觉太没有用。


Tuesday, 19 April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 内科 tagging

在儿科和妇科娇生惯养了八个月,一来到内科差点工作到挫赛。妈的真的好累。

Off day: 星期二,这个星期走了:63919 步。

没有来到内科,真的不知道儿科和妇产科的好。从儿科到妇产科到现在内科,有一种一关一关过然后级数越高难度越大的感觉。以前 first poster 觉得天啊儿科好累,后来去到妇产科觉得妇产科比儿科还累,现在来到内科,觉得内科比儿科加妇产科都还要累。

然后看回去就会觉得当初的自己在儿科到底在喊什么累,就真的很小儿科好吗。但也真的可以理解为什么我的 batch 有人在内科 first poster 的时候才工作一个月就选择辞职,因为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这种程度的工作量和排山倒海的压力。

尤其从学习转换来工作本来就需要一个适应期,一来就这么高强度,那个级数跳太快一时之间心境转换不起来真的无法好好工作。像我这种循序渐进,难度慢慢加强的,我也觉得有点吃不消了,更何况毕业后就过好日子的学生仔初入工作岗位就挑战难度系数那么高的 posting。就有点小学一年级刚学完加法就换成微积分一样,就真的很干你娘我又不是爱因斯坦的感觉。

而且能够持续输出高战斗力的同时还要有足够强的意志力顶住工作压力是特别累的,尤其是心灵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就算假日没有工作的时候尽管身体已经在放松,但还是觉得很累,因为脑子依然在高速旋转保持着工作时候的战斗力,让人无法完全释放压力。

亏我以后还要专内科,以前还以为内科不用进刀房只需要进病房看看病人就好,果然梦想和现实的差距是如此巨大的。但也应该是我现在还在实习,很多东西都要自己动手去做,所以才会觉得很累。

但在这里工作的氛围,暂时来说还是挺不错的。虽然大家都很忙,但你的 MO 老板不会像在妇产科那样全程袖手旁观或冷嘲热讽,而是会主动下手帮忙,尤其是当你有很多 active plan 的时候,多一双手帮你做 discharge 或准备 scan 的 request form,就会觉得很幸福。本质上有很多都应该是你的工作,但你的 MO 愿意下手帮你处理,至少不会觉得有太多 pending job 然后觉得很 stress。

不过来到内科,当每个病人都吃很多药和每天要拿很多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让你最头大的不是病人层出不穷的 active issue,而是处理 paper work 琐碎事的麻烦。

因为每个进来的病人都要重新开新的药单,一个病人吃十种药,你就要写十种药物的药单,然后每一个药单都要填上病人的名字和身份证,一直重复写,就好像幼儿园被罚抄写自己的名字一样。

如果你觉得这个不够麻烦,还有就是每一天都要准备隔一天病人抽血的瓶子和 request form,每一个瓶子和 form 都要填上病人的名字和身分证,又是另一项罚写名字的麻烦琐碎事。虽然在儿科和妇产科也需要做一样的东西,但不是每个病人每一天都要拿那么多血,而且在妇产科还有一个打印病人名字 sticker 的机器,只需打印贴上,不需要手写那么麻烦。

试想一下你管辖的每个病人每一天都要拿至少两瓶血,你就要花很多时间在准备那些 forms 和瓶子,我几乎每天都要花至少一个小时在做这些对病人没有实际帮助的琐碎事。

一个小时是怎样的概念?以我的效率,一个小时我可以看6-9个病人,做6-9个 AM review,可以拿7个人的血,可以做至少2个 admission clerking,可以做至少2个 discharge,一个小时真的可以用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花在抄写病人的名字。

在 computerised system 的医院就可以免除这些琐碎的东西,可以直接在电脑系统里点击病人的药单,也可以直接 order blood test,可以直接打印 sticker label 在 blood tubes,就不需要浪费时间处理琐碎的东西,你就可以有更多时间看你的病人 carry out active plans。我觉得这其实蛮重要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优先选择 computerised system 的医院,因为不管怎样都会比较 houseman friendly。

所以我认真觉得医院的硬体设备真的有必要提升,要知道我的病房有差不多 40 个病人,但只有两台电脑,而且是那种老旧 2005 - 2008 年的机型,还在用着 window vista,他妈的龟速就算了,还要时不时跟你搞当机。我们或许不需要整个医院 computerised,但觉得还是需要与时并进,不仅可以减轻我们的负担,也可以提升我们的效率,是一个对医生和病人都好的双赢局面。

最简单的,我还是需要一个可以打印 sticker 的机器,因为每天准备 forms 和 tubes 真的太烦了,抄写抄到拇指僵硬,应该是从中学开始就没有在写那么多字了,看来不需要几天我的手腕旧患应该又要发作了。


Friday, 15 April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 Here we go again

那天从 Covid ward 拿完血出来,doffing 后在厕所快速洗个澡。谁知道厕所的门竟然关不好,护士突然在我要换上衣服的时候开门,一阵尖叫声后我匆忙把门关上。我不知道她看到了什么,但绝对不会是斋戒月时期可以看的东西。

Off day: 星期五,这个星期走了:39667 步。

不管我多么不爽 leader 没有给我 EOP leaves,我还是为我在 posting 最后一个礼拜得以在 Covid ward 悠哉过日子感到庆幸,毕竟武汉肺炎高峰期后 Covid 病房的工作量相对来说是轻松的,到底有多轻松可以看我在上个 posting 时 covid rotation 的好日子

好过我其他在妇产科的同事在最后一个礼拜还要因为缺兵少将,而必须硬着头皮 tank 起一整个 ward。这样比起来,我在 covid ward 平静且惬意的生活就显得特别奢侈豪华了。 

这个星期特别嗜睡,也不知道是工作量骤然减少日子很无聊,还是因为之前过得太累而现在偿还着我的睡眠债。总之就是可以在晚上九点就关灯爬上床睡觉,要不然就是下午吃饱了坐在电脑前 trace 完 results 就趴在桌上睡。

反正就是很任性,MO 也没怎样,反正他们比我还无聊,竟然开始帮其中一位美女 MO 物色对象,接下来就是聊各种乱七八糟的八卦,时而小声说大声笑,只差没有人模仿沈玉琳在那边从外太空谈到内子宫。

难得那么闲空的医生生活,大概也就是他们职业生涯唯一短暂的高光时刻了。果然熬完 HO 踏入 MO 的这段 floating 日子,就是那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最佳写照。在你还没有开启引擎踏入下一段生涯旅程,还可以暂时把车停在路旁加一下油,去厕所放一下尿,再继续你的路程。在这里,有些人开始编排他们下一趟的行程,或继续留在车上,或下车转搭其他车子,继续前往他们的目的地。

作为一个才 second posting 的 junior,自然不怎么能明白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但感觉他们都还蛮珍惜和彼此最后共事的日子,因为他们当中有些人已经在开始申请转职了。而我呢,就在等着转 posting。还是要绕回来,怕写下写下偏离了我的主题。

不管怎样,Covid rotation 就是过到很舒服,不只很舒服而且很幸福。MO 们不会没有手没有脚把工作统统丢给你,我最后一天的 shift 他们还主动帮我 don in 拿血,想想下到底谁比较像 MO 呵呵。

而且当你意识到下个礼拜又要开启 here we go again 不见天日的 tagging 时,就是要放肆一下吃多一点,玩多一点。说好的一个星期运动三次就,呃暂且搁置一下吧哈哈哈,反正进入 medical posting 一定会忙到瘦的,我希望吧。

但最令我有 feel 的是我坐在美女 MO 面前看小说,而且这个美女 MO 就是那个单身然后被其他 MO 乱配对的那一位,但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另外一个比较 senior 的 MO 坐下来跟我谈怎么赚钱和鼓励我多接触金融资讯来投资赚钱。

其实这一段对话虽然没有很深层的讨论,对那个 MO 来说可能也只是闲聊,但对我来说蛮有感触的,因为很多 senior 的 MO 甚至是老板从来都不会坐下来跟你说你要怎样赚钱,通常都是在告诉你怎么读书,怎么考试,怎样找到好的资源,然后一直埋头苦干,最后像他一样慢慢变成专科医生。

感觉就是一种人生胜利组合的成功方程式,但可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这样做,也不是每个人都想要这样做。很多人在这个行业久了,对他们来说,医生可能已不再是一个使命,可能就只沦为一个称号,甚至只是一份可以赚钱养家的工作。当你投入了太多的时间,却无法比你身边的律师、企业家甚至牙医赚得多的时候,可想而知是还蛮沮丧的。

但在我们这一行确实人命永远比较重要,谈钱伤感情。不过回到现实生活,赚钱却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我们工作时间长,可以说根本没有时间做额外的学习,更遑论要找时间赚外快。可能等到你慢慢成为专科医生后才要开始慢慢赚钱就真的有点迟了。所以趁现在就要开始累积一点财商知识,投资赚钱,以后日子会比较好过。

以上就是我在 covid rotation 的所学所闻,跟怎么治 covid 他妈的一点关系都没有,难怪我的 assessment 那么低分呵呵。

明天就要 tagging 了。Here we go again!


Wednesday, 13 April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 一个人的 Gynae ward

虽然百般不愿意,但是还是有心理准备,结果就真的发生了。上个星期五 off day 的时候有说只需要再工作到这个星期二就正式休息,结果星期三和星期四的两天 off day 就因为人手不够,硬生生被 leader 抽走,结果就没有休息直接工作到去 Covid posting。

Off day: 星期日,这个星期走了:39035 步。

由于人手不足,Gynae 现在就只有一个 houseman,造就了 gynae, antenatal 和 postnatal 一人一 ward 的壮观景象,甚至 labour room 开始出现一个人 night shift 的时间表,这个听起来真的是有点不寒而栗,毕竟有时候忙起来两个人都搞不定了。

以至于说好的假期,就如煮熟的鸭子飞走,还好早一个星期收到可能会有假期的消息时,没有太头风跑去买机票飞去别的地方玩,要不然机票就泡了个汤。

一个人 solo tank 一个 ward 其实也没什么,只是一旦有太多 active plan 的时候,就会殷切希望有第二双手过来助我一臂之力,尤其是每一个病人都有 active plan,要拿血,申请 scan,refer case 的时候,还真不能够一个人短时间内完成这些耗时耗力的工作。

但我最终还是挺过了,虽然间中被不负责任的同事 sabo 到很惨,莫名壮烈地以 solo gynae ward 结束了妇产科。

其实在妇产科快要结束时还是有小感动的,就在我第一次 solo 就把 gynae ward 搞成一团糟的时候,热心的 MO 主动帮我 screen plan 还做 census,甚至帮我从别的病房调人手过来帮我 carry out plan。虽然到最后她还是没有放下身段帮我 carry out plan,但也已经算是帮了我一个大忙。

但我还是不会对这个 toxic 的部门留下什么好印象就是了。这个部门充斥着太多态度不好,自以为是的 MO。一旦出现了什么问题,大家第一个先想到的永远都是要怎么甩锅,而不是解决问题。甚至听说 specialist 和 specialist 之间可以因为一个简单的刀房排序时间表而吵架,还 leave WhatsApp group,听起来就像小学生,真的很母汤。

在这里,工作做得不好会引来太多不必要的谩骂,做得好却也不见得也得到应有的赞赏。所以显而易见的是这种工作环境并不会对身为医生的我们带来什么心智上的成长,说真的要我从这个部门选一个我学得最好的技能,我只能说是避免踩雷。

事实上有一段时间我工作得特别不开心,我也在部落格里重复提过了很多次,很大可能也是因为前期比较不懂事处处碰到地雷,然后也不懂得跟上司打好关系,所以很多事情发生了就当第一手炮灰,连自己为什么出事也感到莫名其妙。但倍感庆幸的是,手握四张 explanation letter 的我还是这样逃出了生天。

总括来说在这里学到实用的东西基本不多,但来到这里才开始学 set line 的我,虽然不能说学成了看家本领,但还算是做得有模有样。其他那些 vaginal examination 和 speculum examination 踏出了妇产科就绝对再也用不上了。

唯一几次感到特别有成就感的就是和战友们完成了单日 21 个admission 15 个 delivery 的壮举,还有一次是连续十一个有我的 shift 都没有 emergency caeser。但当然也有一天三个 emergency caeser 两个 ectopic pregnancy 的超级 burn 除夕夜。

待下一个星期的 Covid rotation 后,将连带结束这个 posting。等一切尘埃落定,我将头也不回离开产房,应该也不会再回来,除非我未来的太太那么不幸要在这里生产。

不要再见,妇产科。

下一站,内科!


Friday, 1 April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 倒数着离开的日子

Posting leader 把我的 Covid rotation 排在 posting 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开始还有点不开心,因为不能提早完成 logbook,但现在想一下感觉还可以,就意味着我将比同事提早结束这个该死的妇产科。

Off day: 星期五,这个星期走了:39035 步。

最近一直都在 PM-ON-PN,虽然说看上去有 ON-PN,两天的班当作一天在上,感觉还不错,但 ON 前都在睡,PN 后都在睡,就等于把时间全部花在睡眠上了,换算起来又好像不怎么划算,除非 night shift 可以让你睡个好觉,post night 回家就不会睡一整个下午。

今天 off day 后,将进入 posting 的倒数四天,一个 gynae 的 PM-ON-PN,接一个 labour room 的·AM shift,基本上若无意外就不会再回来这个该死的地方了。

回顾一整个 posting 的心路历程,在 posting 的前期由于不断踩雷,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尤其莫名其妙中了几张 explanation letter 后,整个人变得异常消极,甚至有点抑郁。

那一段时间特别不开心,晚上睡觉一直惊醒,每每要和朋友发泄却遇上各种比惨的对话,内心求助无门,又无从纾解压力,甚至打电话和家人聊天聊到崩溃痛哭,回想起来是心有余悸,也让我终于可以理解到为什么有人离开这个专业以及他们的心路历程。

虽然我的经历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但很多时候上司工作上或言语上的冒犯,不管是不小心的还是故意的,都有可能伤害到刚入职的新人。纵使一个人一开始再怎么满腔热忱,到最后也可能变得意兴阑珊。

不要忘了每个人都有过一段菜鸟的经历,不要忘了你曾经也是处于那个位置。但有些人就是一朝得志,就开始语无伦次。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草莓经不起考验,而是因为有些事情有些言语过了某个界限就变成了欺凌,可不是每一句嘲讽的话都可以当作笑话来看待,至少对被责备的那方来说并不是。

好在后来在这个 posting 还算生存了下去,偶尔因为同事丢大便而暴走,但也没有变得 malignant,日子算是越来越好,从一开始的多灾多难,到后来也算顺风顺水。

就期望剩下几天顺利过下去,然后我将踏进 covid 病房,再也不会回头踏进妇产科的病房一步。


Wednesday, 23 March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 回来工作

回槟城五天,依依不舍地又回来了。

Off day: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这个星期走了:13414 步,都是在机场走的。

在槟城把想做的都做了,想看的都看了,想吃的就还没吃完,但也算很开心了。没什么依依不舍,只是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心不甘情不愿又要回来开工,还是要回来面对残酷的现实。

其实上飞机前自己也没发现到还有什么没有吃,只不过在飞机上呆坐两小时是有点闷,想了想还有锺灵的炒米粉没有吃,但也没关系,应该很快就要大选了,大选的时候再回来吃。

回去槟城大吃特吃,冷不防惊觉肚腩很快胖了一圈,有种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感觉,就是由瘦变胖易,由胖变瘦难。想想下六月还可能要回古晋出席毕业典礼,预计会遇上女神、前妻等人,新欢旧爱齐聚一堂,当然还是瘦一点拍照比较好看,所以毅然决然想要减肥。

今天上 YouTube 筛选了一两组运动影片依样画葫芦动了一番,靠北真的累垮了。上一回这种出汗量还是我 Year 5 上拳击课的时候,那时候武汉肺炎才刚爆发,根本没有 MCO 这回事。回想一下他妈的竟然隔了近乎两年。

我这个汗流浃背的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亏我之前还出去跑步了几次,根本就没什么出汗,因为我就跑个五分钟,然后走了一小时,根本出不了汗,就径自抓了一堆宝可梦,然后自我感觉良好说哥们今天运动了啊。

原来今天这个才叫运动!

想想下明天起来准是全身肌肉酸痛,要怎么去上班呢。但是没关系,万事起头难,这样下去还有两个多月给我瘦身,这一回坚持下去,毕业典礼和女神就可以拍一组好看的照片,想想也是有点小兴奋。

要是没有毕业典礼,我也可以带着一副瘦了的身躯去刁曼岛学潜水,阳光和沙滩还是会迎接我的,想想又是另一阵小兴奋。希望我可以有那个毅力可以坚持下去。要把话说在前头,因为通常这种忙活累活,我大概也就坚持住几天应该就没了。

然后说回工作,其实妇产科还真呆不下去了,每天上班就很厌恶,恨不得快点结束,为免夜长梦多,真想把 logbook 尽快交上。

奈何我还有一个程咬金,也就是一个星期的 COVID posting 刚巧被排到了 posting 的最后一个星期,看来 EOP 假期宣告无望,logbook 也得等到最后几天才能够交上了。

虽然说结束了妇产科也意味着轻松的日子就结束了,但也意味着我可以逃离这一片充满陷阱的地方,还有万恶 MO 们的魔爪。而且接下来妇科要搬去新的病房了,就表示说有更大的病房,更多的床位,给我们更多的工作,和更多的烂摊子。

想了一下他妈的真想尽快结束这一切。


港式点心

离开槟城前的早上,我和爸爸去吃了港式点心。不得不说,在砂拉越那么多年,也没能找到一个像样的港式点心店或摊位,唯一入得了口的应该就只是 Farley 的小摊位而已。

槟城作为美食天堂,四处林立的港式点心店也只是小岛上美食生态的点缀而已,很多人更钟情于槟城华丽的街边美食,但我们家却是港式点心的忠实拥趸。甚至可以说,我和爸爸在外用餐的记忆里,几乎全都是港式点心。

从小,爸爸近乎每个周末都会带全家人到港式点心店叹早茶。我们来来去去都去那几间。

还记得小时候常去的那间叫琦香,辗转搬迁了几次从发林阳光广场后面的一排店屋到升旗山脚下,最后莫名其妙改变生意模式走豪华路线后,点心的品质就一直在掉然后撑不住就倒闭了。

后来我中学时期有一阵子就一直去需要开车二十分钟到市区的福山茶室。间中偶尔还会念旧去吃一家叫家家点心的老字号。尔后住家附近的游泳中心后边开了一家还不错的连锁点心店叫美食之家,就一直去到现在。

我们不时也有去其他家点心店,有些太贵,有些太远,有些没那么好吃,有些则是人太多。基本上爸爸有空就涉猎一些新的点心店去打卡一下,感觉我们都可以写书分享心得,教你一些逛港式点心店的攻略了。

其实点心店食物是重点,环境是其次,但很多间店都会本末倒置,尤其是当名声做了起来,店家就会开始扩张搞装潢,但食物的品质就一直线往下掉。在说的就是怡保那两家点心店,品质真的很一般。之前前妻带我去吃的时候,给她面子还要说好吃,但其实真没什么。

在点心店必点的食物就是烧卖、虾饺、萝卜糕、芋角、叉烧包和蛋挞。对我来说,要看一家点心店好不好吃,只需要品尝三种最基本的食物:就是烧卖、叉烧包和蛋挞。如果连这三样都做不好,那也就算了。而且我们家的吃法还有顺序,先是蒸料,然后是炸料,然后才是包点糯米鸡,再吃不饱的话就点个面,间中必须品茗好茶去油去腻,特别讲究。

爸爸吃点心前有自己的冲茶仪式,每一次吃点心,侍应都会端来一盆热水,几个茶杯,还有一个空的茶壶。然后他就开始用热水清洗茶杯和一些餐具。每次看他又冲水,又浸,又沥,又转,十年如一日。然后茶叶倒进去茶壶,拿到热水器装上开水,有时候会带上筷子搅拌一下,第一遍的茶水先倒出来,然后再装入第二遍,等茶色渗入水中,倒出来的茶就会呈金黄色。

我们喝的茶都是自己带的茶。总有一个小瓶子装着茶叶,感觉就很厉害这样带着自家的茶叶去点心店,仿佛在告诉旁人我们喝的茶比你们的高级。以前小时候喝的是甘甜的铁观音,后来慢慢变成比较苦比较浓的普洱,有一阵子也有不知道哪里弄来荔枝红茶,味道就比较甘涩,就没那么合我们家的口味。

后来爸爸开始买起了茶饼。就是一堆新鲜采下的茶叶集成饼状然后晒干,形状就像一个铁饼。我们闲空的时候还要帮爸爸掰碎茶饼,弄成一小块一小块放进我们装茶叶的瓶子。有一段时间美食之家有一个经常兜售茶饼的中国人,一口浓厚的中国口音,听说是偷渡来的,就专门在点心店卖茶饼卖东卖西。卖熟了,偶尔还会坐下来喝一两杯茶。

印象中吃港式点心其实还蛮奢侈的,小学时期爸爸工作时有时无,收入也不怎么稳定。没有工作的时候为了带我去吃点心总还要被妈妈念几遍。后来开始做生意在菜市卖田鸡,收入开始稳定了,在不需要进货的早上总是无所事事,每隔几天就会带妈妈去喝早茶。

逢学校假期也会带我和妹妹到点心店吃早餐,然后坐在那里总要喝个五六壶的茶,一坐就从早上九点坐到中午十一二点。爸爸在那里抽烟发呆打发时间,我和妹妹就边吃边玩,闷了就看挂在角落墙上的电视机播的电视节目,偶尔是运动赛事,偶尔是奇怪的纪录片,就坐等到爸爸喝够了茶要去开档为止。

以前周末吃点心总要一家四口一起去吃,就因为妈妈要方便不想打包回来。而出门前的一小时总是煎熬的时刻,因为贪睡的妹妹每一次都起不了身,总要妈妈站在房间门口又念又叫,偶尔还需要动用藤条妹妹才起身。但后来两兄妹长大了,妈妈可没那么好气还要叫我们起身,我们不自动起来,爸爸妈妈就两人出外二人世界了,两兄妹的早餐就只好自行解决。

后来疫情爆发,我也有一段时间没回家。回家后发现爸爸去菜市场开档的时间越来越早,周末也鲜少特地出门去吃点心了。偶尔怀念点心的美味,就趁周日人潮不多的时候自己或和朋友去吃。来到砂拉越工作会特别想念点心,偶尔想吃吃不到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但砂拉越就是没有好吃的港式点心。试过几次砂拉越人自称不错好吃的都让我大失所望。

这一次回来和爸爸两人一起去家家点心店吃早餐,有点回忆从前的感觉,但当然主要还是满足我的味蕾。家家点心的蛋挞很好吃,外皮酥脆,咬下去蛋心滑嫩,蛋香四溢,在槟城算是一等一的驰名好吃蛋挞。

只不过和以前不一样的是,以前付钱的人是爸爸,现在付钱的人是我。收钱的老板打趣说要让爸爸常带我来,因为现在换我给钱了。虽然听起来就是要我们多来消费的意思,但可以付钱请家人吃饭感觉还是挺骄傲的。


Monday, 21 March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 回家

工作了半年,终于回了一趟槟城。

Off day: 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这个星期走了:40265 步。

星期四的 post night,加上星期五六日,和下个星期的一二三,直接放个六天半的长假,终于有一个久违了的假日,可以不看信息,不理公事,好好放松,好好休息。

在砂拉越念书的六年,加上来这里工作,俨然让彼岸的婆罗洲成了我第二个家,但每一回离家,都还是会心心念念想着我那美丽的槟城。时隔半年,我再次回来,又再度惊叹,感觉槟城每趁我离开一次,总会快速发展一次,让我每一次回来都看见了新的东西,新的发展,新的面貌。

槟城的发展感觉越来越快了,对一些长期呆在槟城的人来说,很多东西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旧的了,对我来说可能还是新的。因为我也不知道哪些新的建筑是今年的新,还是去年的新,甚至是前年的新。就拿极乐寺山脚下的豪华酒店来说,我也不懂那到底有多新,我只知道这建筑就突然间在菜市场、老式建筑和一些山脚下的小寺庙间就崩了出来,特别格格不入。

而且市区感觉还多了很多有趣的地方等着我去探索,毕业后我回来差不多八个月都还没来得及 update 完我自己就被迫离开去工作了,应该需要等我完成 houseman 回来这里工作的时候一次过新的旧的 sync 起来 update 一轮会比较快,要不然也不懂要怎样 overwrite 那些不完整又半天吊的资讯。

对我来说,出外念书加工作那么多年,除了完美错开槟城高速发展的这几年,其实自己也对妹妹觉得很愧疚,毕竟在妹妹青春期上中学的这几年照理来说身为哥哥的应该陪伴在身边。但感觉妹妹中学几年就像在过独生女的生活,哥哥反而形同虚设。当然,我也不可能给予妹妹课业上的帮助,因为想当年同时期的我课业根本就烂透了,她在学术成就上根本就完胜同时期的我,也顺利考上了我当年名落孙山的 matrikulasi。我其实感到蛮骄傲的。

等到我接下来可能申请回来工作的时候,妹妹又已经踏入了大学,或许也是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求学。虽然和妹妹的关系也不至于因为两人长期缺乏相处时间而疏离,但或多或少也会自己无法对妹妹的成长有足够的 impact 而感到有点愧疚。我觉得要是有哥哥在,或许可以纠正一下妹妹一些惰性和自以为是的态度,可能就比较不会那么欠打,感觉成就可能也会比现在来得更高,毕竟我可是战术大师欸。

所以不同于以前放假回家就到处找朋友 gathering,这一次回家甚至也没有告知几人,就想好好在家陪一陪家人,毕竟放假特地花钱买机票飞回家的意义本应如此。

以前还没回家就已经开始公告天下,飞回来之前行程就已经排到满满的了,几乎可以从一下飞机就开始找朋友聚到一个礼拜后上飞机为止,有时候还一天早午晚三场,好像歌台艳星还要赶场的。毕竟当时身边朋友大多数都还在念书,大家没有钱但有的是时间,这种出来见面逛街喝茶抬杠聊八卦就是我们的休闲娱乐。

那时候父母亲也是颇有怨言,放假回来还要每天往外跑,家里也不留几个小时。但现在感觉人比较大了,也比较会想,都会想说把时间留给家人,妈啦感觉这种思想很老派捏。但主要还是想家才回来,而且人比较老了,一整天要出门见朋友也很累,很懒惰。

所以回到家呆在家里不出门也很舒服,玩一玩游戏,煲一煲剧,一两天时间看完《华灯初上》,然后在客厅跟父母亲聊工作,聊生活,就很舒服。虽然他妈的在诗巫也是每天通电话视频聊天,但面对面坐着就是不一样啦。

开心的是,至少我回到家还是爸爸妈妈的小孩,他们还是会特地买我喜欢的食物,煮我想吃的东西。这种感觉真的和那种每天回家的人是不一样的,因为你习惯了就会开始 take for granted,但像这样久久才一次,我会特别珍惜。但不管怎样,我还是想每天都回家看看家人,哪怕一个星期一次也好,所以依然很后悔去到那么远的地方工作。希望可以尽快结束 housemanship,然后申请换回来槟城吧。


Friday, 11 March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 Senior 给我的启发

同事们接连染上武汉肺炎,意味着工作人数会变少,假期会开始冻结。他妈的我开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不是怕自己会中招,而是怕自己筹划已久的假期会泡汤。

Off day: 星期五,这个星期走了:75731 步。

陆陆续续有人被 QO,单单这个星期的时间表就被修了三次,而本来在星期日才放假的我无端端被排到今天放假,真是幸福来得太突然。而且时间表还是昨天晚上十点多才放进群组,还好我还没睡给我发现到我今天放假,要不然今早起来去上班才发现不是我值班就真的糗到半死。

但是还是趁今天假期搞定我的 Specialist assessment,基本上在妇产科若无意外应该就只是等时间到就可以顺利毕业。但话说还剩下一个多月,我是不是太早完成任务了。

回想起在妇产科前几个礼拜就中了几张 explanation letter,还以为在妇产科就是那么悲催难熬,想不到还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慢慢地工作上手了反而觉得其实一切还好。果然女神说的是对的,要让MO们认识我,我的日子才会比较好过,写着写着竟然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呵呵。

这个 posting 的同事很多都是已经来到第五个 posting 的老马,这些 senior 大大再过几个月就要告别 HO 生涯了,跟他们工作自然而然可以感受到老马就是识途的氛围。个个都是一副老练的样子,遇到问题处变不惊,还可以泰然自若跟上司有说有笑,虽然有些人有点 toxic,但还是有值得我们 junior 取经的地方。

最近跟他们聊天,发现身为 senior 想法自然跟我们这些 junior 有些差距。他们似乎都很了解自己可以在什么情况下发挥自己的能力,在什么情况下以自己的能力来处理病人的一些问题,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寻找上司的帮忙。

听一听他们做过什么的威水史,确实对我有些启发,也给了我一些方向,让我知道我应该在这条路上如何继续学习。对我来说,我经历过了 2 个 posting,这两个都是比较特别的部门,一个是特别依赖 MO 的儿科,另一个则是完全不同领域需要不同技能特点的妇产科,都还是没有可以有真正发挥所长的部门,这也意味着接下来的三个部门才是我真正开始学习的地方。

目前为止,作为 junior poster 很多时候我的工作还是很仰赖 MO 或 senior,一直以来的自我定位都是帮忙打杂的副手或跑腿,觉得我的工作就是很被动的人家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但我觉得这样反而什么都学不到,因为其实 housemanship 就是在训练我们如何自主工作,为接下来的 MO 生涯铺路,要不然以后 MO 的时候要如何独立自主处理病人的问题?因为到时候就轮到你的 houseman 在仰赖你的 plan 来工作了,我可不能让他们看不起啊。

“如何尝试自主处理病人的问题”或许是接下来我的学习方向,目标放远一点,这也算是我应对接下来 HO 过渡成为 MO 身份转换的训练,可不能够浑浑噩噩每天上班下班却毫无目的过日子吧。

虽然我还是很懒惰,但希望我慢慢地会越来越强吧。


Wednesday, 2 March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终于放假了

难得我终于都放假了,感觉好像一直都很闲,也不像是刚刚才放假的感觉。但可以放假,又一次过放三天假,真的很爽。 

Off day: 星期一、二、三,这个星期走了:还没有开始走。

放假在家也没有做什么,就是吃饱睡,睡饱吃,本来还想要读书,结果假期即将来到尾声,什么都没有读到呵呵。本来还感到有点内疚,但跟朋友聊天一下,发现到假期你还拿来读书,是不是就很不尊重假期了呢。所以我这样颓废地度过我的假期其实是正确的。

但我还是有意思意思翻一点点书来自我感觉良好一下,这种善意的谎言骗骗自己偶尔也是很开心的。而且我完成了两个 MO assessment 和一个 CME,还剩下一个 specialist assessment,总还是要读一点书自嗨一下的。

不过还是有点惭愧,因为本来计划在五月参加的 MRCP 考试感觉因为来不及准备就要泡汤了,所以也没有很积极去补回平时就应该要每天做的练习题。但适时自我安慰一下,我应该还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准备这么贵的考试。

话说回来,假期收拾一下房间,看一下闲书,出门吃一餐好的,看一下电影,玩一玩游戏,充实又开心。

工作了近两个月没有放假,适时奖励一下自己也是好的。毕竟工作了一段时间,认知到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在还没有养家糊口的压力承担在肩上前,就应该在工作以外花时间充实自己。

上一个 posting 的时候,我曾经觉得特别压抑,很想离开这个地方,但现在感觉慢慢有在适应。但可能也是我拿到了一段长假准备在三月下旬回槟城几天吧呵呵,感觉还蛮爽的,特别期待回家的日子,就只剩下两个星期了,想想都有些小兴奋。

和母亲通电话,可以看得出她也是很开心。接下来两个星期如果没什么大碍就尽量解决掉我的 assessment,然后顺便解决完我的 logbook,那我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回家了科科。

今天就这样吧。我还要趁假期剩最后几个小时看多一部电影。


Saturday, 26 February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一根蜡烛两头烧

人家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这句话是真的没有错。

Off day: 星期六,这个星期走了:60802 步。

话说星期三的 Antenatal PM 太轻松,一整天都在摇,整个下午只做了一张怎样都做不好的 CTG 就没有其它事情做了,甚至还可以在午餐时间偷溜出病房去到医院对面的咖啡店帮大家买午餐吃。

隔壁的 Gynae 四个人都忙到乱七八糟,我看了有点坐立难安,因为我真的好像有点太轻松。那天一个人 solo 早上下午各 post 了一个紧急剖腹产的 case 也是相当轻松,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但果然江湖是有所谓的磁场的,那天 PM 的轻松,是隔一天 night shift 暴风雨前的宁静。

Antenatal ward 产前病房的 night shift,向来都要 cover postnatal ward 产后病房。由于我们产前病房的床位有限,那些比较 stable 但却要住上一段时间的 case 就会放在产后病房。尤其是 placenta praevia 前置胎盘这种一旦诊断后就必须在医院住到生产为止的 case,不可能让他们长期呆在产前病房霸位子,只因为我们病房床位真的太少,要不然其实是可以的。

Placenta praevia 是一个胎盘长在子宫口的妊娠现象,由于胎盘布满血管,所以长在子宫口容易因为稍许移动就出现出血现象,所以就必须长期住院,以免在家突然出血来不及就医。虽然高风险但只要没有出血都是非常稳定没有问题的, 住院纯粹就为了避免上述所说的情况,可以放在 postnatal ward,反正通常也不会有 active plan。

结果在我 night shift 的时候 postanatal ward 就有一个 placenta praevia 的病人睡觉睡到一半就下体出血了。第一次遇到病人这样子下体毫无预警出血,我真是吓得不知所措。同一时间,我的 antenatal ward 有一个病人羊水破了之后做一个 CTG 发现 baby 心跳出现 variable deceleration,也就是一个极有可能为急性婴儿窘迫 acute fetal distress 的现象。

两个 case 同时发生,在不一样的病房,同是需要马上进刀房的紧急突发事件,同在我管辖之下,就像一根蜡烛两头烧,我顿时不知道要先处理哪一个 case。

还好 placenta praevia 的妈妈在老板检查的时候就不再出血了,立刻转到产房有待观察,舒缓了我们的工作压力,才不至于没有方向忙到手忙脚乱,同时也要谢谢同事拔刀相助,毕竟我一个人一双手也难以完成突然有两个病人要进入刀房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后来那个 variable deceleration 的还是被推去剖腹产了,而我就因为忙着两个孕妇的事情,一整晚都没有睡到,还因为 refer case 给 paediatrics 遭到人家白眼。这个我就下一星期再说。

今天 off day 放松一下打了一整天的 Pokemon Go 玩到有点累了,就这样吧。


Thursday, 17 February 2022

Houseman 周记 之 Omicron 热潮

疫情沉寂了一段时间,再次感受到了 Covid-19 的卷土重来。都不知道要卷土重来多少次。

Off day: 星期三,这个星期走了:25848 步。

上个星期开始全国疫情再次爆发,每一天都 20k 确诊病例起跳,虽然已经抗疫疲劳到对这些数字习以为常,但好不容易大家要开始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时,阴魂不散的 Covid-19 又回来给你打脸,只是用不一样的名字和身份再次萦绕在你身边。

作为前线人员,虽然你已经对疫情很麻木到有时候不再 care,不再勤劳洗手,不再随时戴上 face shield,不再穿 full PPE 帮病人做 swab test,但疫情的卷土重来还是可以充分感受得到的。

尤其那天关闭已久的 isolation ward 再次有人入住,那个已经卷到泛黄的 plastic 再次被放下来隔着 main ward 和 isolation cubicle 的时候,你就像《少林足球》里的周星驰闭上眼睛大叹:大师兄回来了,我感觉到,全部都回来了。

果不其然,就像开放给游客的浮罗交怡岛一样,不下几天,isolation ward 竟然近乎爆满,我们也要开始进出比平时还要麻烦的 Covid OT。

但你看确诊数据,是不是觉得砂拉越的确诊数特别少呢。傻孩,不是因为这里没有什么人中,而是这里没有什么人去验。诗巫医院采取的是不筛检政策,这种鸵鸟政策就是就算你有接触到确诊者比如说病人,没有症状就不需要去检验,就可以大大减低确诊人数。

要不然以 Omicron 的传播能力,和诗巫人几乎为零的防疫意识,医院不爆满才怪。诗巫本来就有很多不听话的人,这里的咖啡店视禁烟令为无物,许多顾客甚至店主都在咖啡店里吞云吐雾。疫情当道很多人口罩也都不戴好,口罩戴在下巴一边叼烟一边问你要喝什么水的业者满街都是。

所以你说,防什么疫。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打了三剂疫苗有如金刚不坏之躯刀枪不入,就对防疫措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但我们其实都比自己想象地来的脆弱,我们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病毒会再次变种,也正如我所说的,我也不知道它到底要卷土重来几次。

但话说回来,鸵鸟式不筛检政策虽然不知道对大众会有什么影响,但对医院来说也是有其好处的。最近也一直听朋友抱怨很多同事和上司都因为接触到确诊者而被迫隔离,导致医院非常欠缺人手,大家都做到要死。

那这一点在诗巫就不需要担心啦,因为没有筛检,就没有确诊,没有确诊就不要隔离,没有隔离,大家就不用做到半死啦。但我们本来就很缺人手,有事没事最好还是不要有人被隔离。我可不想在疫情期间不是因为染病而是因为工作累死。

虽然作为前线人员身份有点矛盾,但我必须老实说,其实还蛮想念疫情期间各地封城的情况的。就是那种大家都呆在家里不出门,所以上班不塞车,去哪里都没什么人,戏院没有小孩喧闹的日子。尤其是槟城的朋友,比起现在每条大街小巷都在塞车的可怕现象,是不是很怀念路上没有车的幸福日子呢。

但无论如何,还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可以和病毒共存,虽然我不是很想失去我那悠闲的 covid posting。


2024 沙巴神山 Mount Kinabalu 攻顶过程和完整攻略

攀登神山 Mount Kinabalu 算是一个 bucket list,很久以前就已经有打算要爬,之前两次去沙巴旅行的时候也是盼望说以后再回来就一定要爬神山。想不到,这次终于来了。  行前准备可以看上一篇,花了很多时间写得非常详细,可以点 这里 参阅。 其实去年11月份就已经订...